上帝的形似--张家港集(三)_张家港论文

上帝的形似--张家港集(三)_张家港论文

神似与形似——张家港拾遗录(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张家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家港是苏州6个所辖县级市之一。不久前,我们几名记者, 在张家港的“左邻右舍”走了一圈儿,是采访,也是求索。

从苏州市区出发,赴昆山,走吴江,经吴县,至常熟,抵张家港,最后到太仓。一路走,一路谈。谈论的重点之一是:苏州的干部怎样看张家港?怎样学张家港?

苏州毕竟是文化之乡,干部讨论起问题来也是文化味十足。在众多的回答中,我们非常欣赏吴县市委书记的一句话:“我们学张家港,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神似”与“形似”,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历代杰出画家都在求神似上下苦功夫。宋代大文学家、大画家苏轼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只重形似,其见识与小孩子差不多。提出学张家港要注重神似,可谓真正懂得了张家港。

张家港的“神”是什么?当然是已被江泽民总书记肯定的“张家港精神”:“团结拚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4句话、 16个字已经名闻全国,脍炙人口。但是到了张家港以后,才了解到,要真正懂得张家港的“神”,学到张家港的“神”,是多么不易!

在张家港,记者见到熙熙攘攘的参观队伍,据说每天足有两三千人。记者随意询问了几个人的感想,深深被他们那种诚心诚意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所感动,但是也觉得有的同志在羡慕、佩服、激励之余,总有某种望洋兴叹的感慨。比如,张家港国民生产总值150多亿元;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舍得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口保税区在张家港等等,往往使内陆或边远地区的干部感到望尘莫及,力有未逮。这反映了还是没有看透张家港“神”之所在。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偏重于从形式上学张家港。张家港的一条马路宽50米,他们回去也想搞50米;张家港人行道上的废物桶间隔30米,他们回去也来30米。这样摹仿的结果,至多只能达到形似,难以做到神似。

因此,要想把张家港的真经学到手,还真需要多了解它的“左邻右舍”究竟如何在追求神似上下功夫的。因为最了解张家港这只“虎”的,是它周围那五只“虎”。用当地人的话说,张家港是由“边角料”组成的地方。倏忽几载,令人刮目,尽管如是,在群雄逐鹿的苏州,以单项指标而论,张家港并非独占鳌头:出口不如吴江,城建不如昆山,文化底蕴不如常熟。但是人家真心诚意地服它,服就服在它的那股“神”。

1990年,苏州市委就开始号召学习张家港。每年,几个县级市都派人去参观、座谈,尽管彼此的“座次”也有起伏,但比较一致的议论是“确实从心里佩服张家港人的精神”。这次我们在采访中依然听到许多这样的由衷之言:

常熟市委书记:“向张家港学习,首先要学它的创业精神”;

吴江市委书记:“要学张家港敢于争先的精神,团结合力的干劲,廉洁高效的作风”;

太仓市委书记:“秦振华大我三岁,他图什么?就是图为党为人民多做点贡献,我们就该学这股子劲”……

正因为他们学的是张家港的“神”,真正把两个文明结合起来抓了,张家港的“形”也在整个苏州熠熠闪光了。不说别的,单说那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清洁整齐、秩序井然的市容市貌,现在已不能完全让张家港专美于先。在昆山,在吴江,在太仓……我们随处可以见到可以与张家港媲美的地段,油然产生“市别三年,刮目相看”的感叹。

由此得出结论:从“神似”入手,久久见功,则神形兼备。“以气韵(神)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标签:;  

上帝的形似--张家港集(三)_张家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