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忠僖,陈安周,袁林根

泰和县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700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从 2017 年1 月--2018年4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疗的15例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褥疮创面皮瓣基本成活,存活率为100%,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臀部难愈合褥疮可有效对创面起到修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负压吸引;臀大肌肌皮瓣转移;难愈合褥疮

褥疮是一种表现为皮肤组织、肌肉等部位因坏死而出现溃疡创面的疾病,多由长期卧床导致的躯体摩擦所致,其中发于骶尾部及双侧坐骨结节部褥疮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于年龄较大、截瘫、身体衰弱等人群当中[1]。难治骶尾部及双侧坐骨结节部褥疮基于其病情通常复杂多变的特性,采用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疗 效,因此多以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为探究有效的手术方式对骶尾部及双侧坐骨结节部难愈合褥疮患者进行治疗,我院特对 15例臀部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了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4 月为时间范围,随机选取此期间内在我院进行诊治的 15例臀部难愈合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男性13 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在 44~76 岁之间;褥疮面积在5cm×6c m ~11 c mc×13 c m 之间;所有患者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创面感染现象。

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细菌培养、纠正贫血及控制感染、控制全身疾病等全身治疗后即行清创+臀大肌肌瓣转移+多槽引流管引流手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清创+臀大肌肌瓣转移+多槽引流管引流:患者取俯卧位,术区消毒铺单后给予创面亚甲蓝染色,通过手术对染色后坏死皮肤创面、周缘、中央以及失活组织及皮下陈旧性脓性分泌物进行清除,并采用大量生理盐水、稀释碘伏及双氧水进行冲洗创面,根据患者褥疮的创面面积与深度而定,设计与之相符的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治疗,手术过程中,应将皮瓣远端皮肤、深筋膜层、皮下组织及臀大肌表面切开,并于皮瓣上方做一切口,随后使皮瓣下方的切口相交于上方切 口,此时臀上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呈“ V” 形,并逐渐向褥疮创面推进。当褥疮创面处于较小的状态时,可利用一侧带臀上动脉的臀大肌肌皮瓣“ V ~Y” 推进修复,且移动的过程中如有张力,则顺着蒂部慢慢实施分离,如无张力则将受区与皮瓣进行直接缝合;当褥疮创面处于较大的状态时,在一侧臀大肌肌皮瓣无法完全对创面进行覆盖的情况下,可利用双侧“ V ~Y” 臀大肌肌皮瓣进行推进修复,检查如无张力后给予放置多槽引流管至周边皮肤引出,转移肌皮瓣与受区组织进行缝合,术后入病房后引流管接负压吸引装置。(2)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回病房后俯卧位,以防止皮瓣受到挤压而对成活效果造成影响,引流管接负压吸引装置,用0.6kpa负压持续负压吸引达到一期愈合,术后14 天后将缝合线拆除后愈合良好并负压吸引无明显渗液给予拨除引流管后观察2天无明显异常即出院。

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以P<0.05表示据之间的差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所有患者经清创+臀大肌肌瓣转移+多槽引流管引流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褥疮创面均得到修复,皮瓣均成功存活,存活率为 100%,且供区切口于治疗 一期得以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并手术效果好,患者实施手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手术前相比出现明显提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P < 0.05。

2.讨论

本组所有病例均具有缺损量较大、缺损部位较深及愈合差的特点,并伴随着程度不一的感染,较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式本手术方式减少术前住院天数并节约费用,且使创面达到一期愈合。本次研究中采用了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对臀部难愈合褥疮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一期清创+臀大肌肌瓣转移+多槽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的优势在于:(1)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2)针对难治性褥疮难以愈合的特点,负压引流装置可通过不间断地高负压引流对创面渗出物淤积造成的反复感染起到解除作用,同时使创腔能够逐渐得到愈合,肉芽组织逐渐开始生长[2]。(2)在高负压状态的影响下,其吸引力对于血液循环的建立具有着 一定的促进效果,从而可有效加速创面的愈合。本术式进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相关事项:(1)对于覆盖创面、瘢痕组织及坏死感染部分进行彻底的清创,同时为降低死腔对负压所产生的影响,应将较小的缝隙进行缝合封闭,并以肌肉组织对外露的神经、肌腱及血管进行转移覆盖。为防止术后引流管的阻塞,在术中应及时进行止血[ 3 ~4 ~5]。(2)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以药物进行配合治疗,视具体药物检查结果而定,采用相应的药物联合对细菌感染进行治疗,以加快褥疮局部创面愈合的速度。(3)手术结束后,为保证负压引流装置的畅通,应时刻注意患者的卧位是否对负压引流装置形成压迫状态[6~7]。

综上所述,对臀部难愈合褥疮患者进行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创面痊愈,对于缩短疗程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 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覃佩红,农新盛,文香兰,张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02):165

~167 .

[2] 田大为,刘娜,谢祥仁,张功礼,钱讳,曹阳.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臀大肌皮瓣治疗截瘫后臀部难治性褥疮[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1):7004 ~7005 .

[3] 林炳远,郭峭峰,黄凯,张晓文,张春.半腱肌肌瓣修复坐骨结节难治性褥疮 21 例[ J] .浙江实用医学,2014,19(06):417 ~418 .

[4 ] Vuerstaek JD,Vainas T,Wuite J.State -of -the -art treatment of chronic leg ulce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with modern wound dressings[ J] .J[ J] .Vascular Surgery,2006,(05):1029 ~1037.

[5] 于家傲,石凯,金正花.褥疮的病理分期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05):492 ~495 .

[6 ] 陈琦,赵天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治疗难愈合性创面的并发症及其对策[ 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01):69~70 .

[7] 王俊霞,朱旭,吴学建.可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岛状臀大肌皮瓣修复Ⅳ度褥疮[ 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02):148~150 .

论文作者:李忠僖,陈安周,袁林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的疗效观察论文_李忠僖,陈安周,袁林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