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道”的译介论文_蔡东君

论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道”的译介论文_蔡东君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039)

摘要:作为拥有众多英译本的中华典籍,《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英译过程中,“道”的译介是《道德经》翻译中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考察亚瑟·韦利对“道”的翻译,以期引起译界的注意。

关键词:《道德经》;英译;道;亚瑟·韦利

一、引言

“道”是《道德经》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在文中共出现了73次,足以见其重要性。因此,对“道”的翻译也是长久以来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通过考察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道”的译介来凸显译者的翻译策略。

二、“道”的翻译之略考

“道”的本义是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道理、规律等。《道德经》中频繁出现的“道”,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涵义,主要有四:第一,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第二,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第三,道具有规律、法则的意义;第四,道具有人生准则、规范的意义。在《道德经》的译介过程当中,“道”的译法比较多。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音译法,“Tau,Tao,Dao”;二是意译法,如“God,Providence,spirit,Existence,Reason,Nature,Principle,road,Way / way”等。刘达认为,西方学者总是从《道德经》当中去寻找“道”的定义,译者往往把“道”译成”Way,Path,Nature,Mind,Reason,Truth,Logos,Law,God”, 甚至译成“undifferentiated aesthetic continuum”。这些译法都不能恰当地承载“道”的根本意思。他还提醒需要区分“道”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使用的语境。

三、“道”的翻译释例

在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的正文里,“way”字共出现过17次,小写的“way (s)”出现过19次,“Tao”共计45次。以第25章为例,大写的“Way”之后仅出现过1次;有两章“Way”和“Tao”同时存在。为何如此,在同一本书中,同一个译者所译的“道”前后有如此区别?韦利在第25章有过解释:“此后,我将用汉字‘Tao’来替代‘Way’,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诸多不便。第25章是给“道”命名,对于“道”的体用有重要的论述。“有物混成”,“独立不改”,于是,用“Way”作为一个别名(by-name)来“强为之名”;对于“道”的形容(“大”、“逝”、“远”、“反”)也是很勉强,不能进行哪一类的归属划分。“道法自然”,而自然并非凌驾于“道”之上,而是“任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韦利译成:“the ways of Tao by the Self-so”, “Tao”在此己经回返,为自我的回归(the Self-so); 他注释到这种回归是无条件的,本身就是如此(the what-is-so-of-itself)。

韦利提出使用“Way”的困难,一是出于对“道”的难以把握命名言说的回应;另则是意识到“Way”与“道”的差距。他写下的注释,并非是暗示前后“道”的不同。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权衡,追寻“道”的“本体”,有了前面的铺垫,对于“Tao”的认识将会变得越来越深刻。“Way”无法涵盖“道”的所指,在需要对“道”进行细致的区分的时候,韦利放弃“Way”,这在前言中其实己有提及。因为诸子百家都有自己的“道”,己从其本义(a road,path,way)中超脱出来,“道”就是方法(method)、原则(principle)和信条(doctrine)。“Tao”在欧洲的语言里己经存在,西方学者对其没有理解困难,“Tao”在一定层面上与“God”相似。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认识的“Tao”与《道德经》的“道”并不完全吻合,但这仍然可以成为认识的出发点。“Tao”、“Way”合用也算是韦利的特色,从另外一个层面则体现了他在这两个词的经典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四、结语

“道”是《道德经》一书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畴,韦利在翻译这个概念上的变通体现了他对“道”的理解。选择“Way”是出于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Way”在基督教里的含义不言自明,这种选择为原文本添加了宗教上的含义,而这正好与《道德经》相背离。在翻译《道德经》的中途,他用一个注释就把“Way”切换至“Tao”,转换的前提是他己经为这种变化的产生做好了铺垫。随即“Way”的影响被移植,“Tao”并非凭空出现。在充分关注了读者的可接受性之后,“Tao”不过是“Way”的一个影子,随时都可以被换回来,只需要另外一个注释而己。由于《道德经》译介的次数和传播的广度,异化译法的“Tao”己经进入了目标语主体文化圈。“Tao”己经完成了经典化的过程,被广泛用于各种英文书名就是明显的体现。韦利在这一过程中居功至伟,一是因为他在译文当中明确提出用“Tao”来代替“Way”,这二者是相等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译本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尤其是对于汉学界的影响,他的译文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文之一,以至于被收录在《大中华文库》当中,成为了中国对外传播文化极其重要的载体。

参考文献

[1]李远国. 老子之道的哲学理解[J]. 中华文化论坛,2007(3): 126.

[2] Liu Da. The Tao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M].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1: 1-11.

[3] Waley, Arthur. The Way and Its Power: A Study of the Tao Te Ching and Its Place in Chinese Thought [M]. London, Allen & Unwin, 1934.

[4]陈鼓应. 老子今注今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74.

论文作者:蔡东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论亚瑟·韦利英译《道德经》中“道”的译介论文_蔡东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