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王利华[1]2004年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和持久的进程,是“复杂的联结”,是以全球意识为基础,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以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人类社会整体化、多样化、依存化、关联化的客观历...
  • 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许清德[1]2010年在《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倾向的社会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道德倾向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问题。“独一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面临着“人的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的双重转型。这一时期,大学生道德倾向出现了由狂热政治意识为中心向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转变,独立及竞争意识强烈,...
  • 现代大学生公寓空间形态与环境设计研究

    现代大学生公寓空间形态与环境设计研究

    田燕[1]2002年在《现代大学生公寓空间形态与环境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大学作为实施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天下英才的荟萃之地,高等教育的普及模式和程度也越来越受国家的重视。2000年以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实行了大范围的合并重组,提出了发展教育产业化的目标。发生在教育体制中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势必对校园环境...
  • 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

    王蓓[1]2003年在《虚拟内疚的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虚拟内疚的涵义、类型、发展等方面总结了虚拟内疚理论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实证与理论研究探讨了虚拟内疚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功能。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表明:关系的亲疏、结果的轻重、移情水平的高低是虚拟内疚产生及强度的重要影响...
  • 关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赵海燕[1]2016年在《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强化社会主义实践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理想信念的概念为切入点,以长...
  •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探析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探析

    张雪梅[1]2003年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挥知识的育人功能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它们都产生并服务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随着知识型经济和知识型军事的发展,知识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促进和提升作用也日益明显和深刻。强化知识育人意识和发挥其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成为加强...
  • 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郝婧[1]2016年在《托马斯·里克纳品格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品格教育历史悠久,从殖民时期至20世纪初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20~80年代,受文化相对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个人主义思潮、道德认知理论和澄清价值理论的不断冲击,加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撼动,品格教...
  • 不同运动项目和强度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感觉影响的研究

    不同运动项目和强度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感觉影响的研究

    邓文才[1]2003年在《不同运动项目和强度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感觉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态度量表和体育锻炼感觉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项目干预”和“强度干预”进行现场实验研究。运用相关理论和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问卷调...
  • 高校学生住宿体制的改革探索

    高校学生住宿体制的改革探索

    董宏[1]2003年在《高校学生住宿体制的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高校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住宿服务提供的格局日趋多样化。高校学生的住宿服务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改革,应...
  •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

    刘海元[1]2003年在《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在1986年普通高校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即开展大学竞技体育以来,在大学培养学生运动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面对我国社会加速发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大学竞技体育应该如何发展呢?在新的形势下...
  • 重塑公民教育——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型

    重塑公民教育——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型

    孔静[1]2003年在《重塑公民教育》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论题“重塑公民教育――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整合性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实施效果的反思、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寻求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对于高校培养出适应中国现代化...
  • 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

    李志强[1]2013年在《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道德责任意识下滑的现象已逐渐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开展道德责任教育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及祖国未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
  • 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

    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

    昝玉林[1]2003年在《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的主体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成果,这也是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主体性教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我国产生广泛影响,一方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发展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哲学、教育学领...
  • 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邓丽[1]2016年在《《论语》的“君子”理想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文中研究表明《论语》的“君子”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人物形象,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道德人格。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的道德品质在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冲击...
  • 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

    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

    邹海贵[1]2003年在《知识经济下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探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
  • 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志霞[1]2003年在《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课余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从学校向社会的转折阶段,...
  •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政治稳定的实现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政治稳定的实现

    郑巴音[1]2003年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政治稳定的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目标。历史经验证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政治的稳定。没有稳定便没有一切。但是,稳定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绝对的政治稳定是不存在的。动态有序的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它既...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张夏力[1]2017年在《人学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们对于主体性表达、自我实现和个性解放的渴望和追求越来越强烈,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中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并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撑,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自由...
  •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张甜[1]2017年在《增强我国青少年家庭德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德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极其特殊的作用。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品行变化的活跃期。青少年在此段时间容易出现思想认知偏执、道德观念不清晰、心理情绪逆反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
  • 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

    郭茹[1]2017年在《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翻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篇章,对我国法治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战略性部署,为摆脱几千年来中国人治之下的牢笼,依法治理成为国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