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上古气藏储层特征研究

    盛军[1]2016年在《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综合研究及水平井开发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储层相比,孔喉结构更为复杂,储层表现在低孔、低渗以及含气饱和度低的特征,单井产能低、气井稳产时间短,气水矛盾突出、开发难度大等...
  •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李传江[1]2003年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文中认为榆树林油田处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叁肇凹陷东部斜坡,主要产油层系是中生界白垩系泉叁、四段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主要砂体为有底钙存在的正旋回河道砂体,微电极曲线形态为箱型;其次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储层为叁角洲内前缘沉积,...
  • 特殊地层中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

    特殊地层中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

    彭海明[1]2003年在《特殊地层中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上部建筑物的要求,大口径钻孔灌注桩由于其自身特有的优越性而得以广泛地应用。但对于硬质岩石地层和松厚的砂卵石地层,钻孔灌注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钻进效率低、成孔困难,且水下浇灌砼时桩身质量不易保...
  • 吉林大情字井地区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吉林大情字井地区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周保中[1]2003年在《吉林大情字井地区井壁稳定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井壁不稳定是指钻井或完井过程的井壁坍塌,缩径或地层压裂。井壁不稳定是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之一,严重影响了钻井工作。井壁不稳定的实质是力学不稳定。当井壁岩石所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时就会发生井壁失稳。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力学因素...
  • 水平井钻井的测井地质导向方法与技术研究

    水平井钻井的测井地质导向方法与技术研究

    张贤辉[1]2002年在《水平井钻井的测井地质导向方法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提高单井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全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应用水平井钻井的测井地质导向技术是确保水平井成功开发油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研究认为,在做好水平井地质设计和钻井设计的...
  • 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庄丽华[1]2002年在《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根据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和东海中陆架的两个钻孔岩芯的古生物、AMS~(14)C测年、浅地层剖面等,参考QC_2、DZ_4成果及标准氧同位素曲线探讨了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底栖动物群特征、古气候、冰后期以来气候事件...
  • 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

    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

    郭建明[1]2002年在《南天山活动构造与遥感图像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山位于亚洲中部,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时,在天山内部形成了一些山间盆地,印度板块在始新世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天山受南北向挤压力的作用再度于早中新世隆起,由于板块碰撞的持续进行,在天山山间及山前发育了许多的活动构造。...
  • 琼东南地区高温高压储层测井评价

    琼东南地区高温高压储层测井评价

    甄兆聪[1]2002年在《琼东南地区高温高压储层测井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超压盆地被揭露出来。储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研究就成为高温高压储层测井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较为准确的计算了地层压力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压力对储层测井响应的影响,建立...
  • 中扬子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

    中扬子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

    陈仁学[1]2002年在《中扬子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对中扬子地区寒武纪地层剖面和层序地层特征的描述,结合其它层系野外层序界面特征,总结了野外易于识别的八种层序界面标识,即古风化壳、溶洞塌积岩、膏溶角砾岩、河流回春、斜坡角砾岩、鸟眼窗孔构造、渣状层、台地上冲蚀水道沉积...
  • 济阳坳陷深层稠油成因机理、储层评价与成藏规律

    济阳坳陷深层稠油成因机理、储层评价与成藏规律

    张善文[1]2002年在《济阳坳陷深层稠油成因机理、储层评价与成藏规律》文中认为深层稠油是指油藏深度大于1800m的稠油。在胜利油田分布广泛,罗家-垦西地区是深层稠油重要分布区域。本论文从石油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方面系统研究了济阳坳陷(尤其是罗家-垦西地区)深层稠油的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
  • 空气雾化钻井井下燃爆分析

    空气雾化钻井井下燃爆分析

    姜志环[1]2008年在《气体钻井工程实时监测及安全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空气钻井在国内发展迅速,空气钻井有着传统钻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其中井下燃爆问题是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之一,在空气钻井中钻遇到任何油气层,均有发生井下燃烧爆炸的可能性,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胜利油田博...
  •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侯伟[1]2010年在《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文中指出辽河滩海地区位于下辽河-辽东湾盆地北部,属陆上辽河坳陷与海域辽东湾坳陷的过渡区,是中-新生代伸展、走滑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为系统分析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
  •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斜坡区构造演化与天然气聚集

    邓昆[1]2008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天然气聚集关系》文中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在整个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天然气聚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控制着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而中央古隆起及其周缘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研究中央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可为古...
  • 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姚瑞香[1]2001年在《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油藏描述是七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八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一项为勘探开发准备的综合评价油气藏的新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勘探与开发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油藏的认识程度。中国的油气藏十分复杂,特别是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藏,大多已进入高含...
  •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其与煤成气成藏关系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其与煤成气成藏关系的研究

    汪正江[1]2001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二迭系沉积体系及其与煤成气成藏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25×10~4km~2,是一个由古生代地台和中新生代内陆坳陷盆地迭合而成的克拉通盆地。由于油气资源与沉积体系的密切关系,所以对沉积体系的研究是油气勘探的前提与基...
  •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油藏描述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徐淑娟[1]2010年在《卫城油田卫22断块精细地质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卫城油田卫22断块厚层块状非均质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现状,综合应用各种勘探开发资料,以石油地质学、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评价技术、油藏叁维地质建模技术、...
  • 燕山地区长城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沉积建造学研究

    燕山地区长城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沉积建造学研究

    和政军[1]1990年在《燕山地区长城纪沉积盆地分析及沉积建造学研究》文中认为Sedimentarybasinisacomplexsystem.Regionalstuctureactionunderplattectonicsettingisthemostimportantinfactorscontr...
  • 渤海近代沉积物的古地磁与古环境研究

    渤海近代沉积物的古地磁与古环境研究

    姚菁[1]2014年在《渤海南岸LZ908孔海陆交互相地层气候代用指标及沉积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交替的气候变化造成了全球海平面的波动,在海岸带地区表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海岸带地区沉积物记录了沉积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通过研究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来探讨沉积环境演化,重建区域环境变化历史,...
  •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

    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

    唐烽[1]1997年在《华北地台东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及宏体化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ThisthesisisresultedfromthesyntheticalstudiesoftheLatePrecambrianstrataandmegafossilsineasternmarginoftheNorthC...
  • 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

    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

    张克信[1]2000年在《东昆仑造山带混杂岩区非史密斯地层研究》文中提出正确展示造山带现今三维结构,恢复其铸就现今三维结构之形成演化历程是造山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核心内容。造山带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造山带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成机制、演化历程和各自不同的三维结构,但各类造山带有其共性,其共性就是在造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