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素质论

    高校教师素质论

    刘立刚[1]2001年在《高校教师素质论》文中研究说明教师素质既指每个教师的个体素质,又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用四个部分论述了教师的个体素质,用一个部分论述了教师群体素质。一、高校教师品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叁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品德素质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二、高校教师...
  • 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刘仲全[1]2001年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教师素质具有关键意义。人们认识到国际竞争与其说是教育的竞争,不如说是教师的教育科学修养水平的竞争。高师教育课程是建构教师教育科学修养的主渠道,而公共课教育学又是其中基础的核心...
  •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

    戈化聪[1]2013年在《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德育教育成效的大小,与心理教育密切相关。传统的高校德育通常重视理论的灌输,或者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一定的规范要求,而很少考虑到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关注学生,很少考虑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传统的德育教育注重政治理...
  •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

    余江敏[1]2001年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是教育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目的在于引导师范生认识和理解教育,涵养其教育意识,形成其专业态度,拓宽其教育视野;同时,启发其教育智慧,提高和改善其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它集中体现师范特色,为师...
  • 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

    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

    阎光才[1]2001年在《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导师谢安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答辩时间2001年4月大学是一个具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组织,目前面对来自环境的种种压力,作为它自身文化个性与品格体现的传统大学精神与理念、组织的结构与制度化特征等,都成为人们所责难阎光...
  • 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张春爱[1]2008年在《论我国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作为生产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站,其职能的发挥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
  •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战略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战略分析

    陈卫东[1]2001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联邦高等教育战略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其他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全球化趋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全球化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社会发展的...
  • 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姜艳萍[1]2001年在《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文中指出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拥有创新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很难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
  •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俞佳君[1]2015年在《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教学评价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校建设、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自身追求教学改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就。然而,目前也存在诸多的困境...
  •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

    眭依凡[1]2001年在《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大学校长对治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对治校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及怎样产生影响,这一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探索性课题。为了使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本研究的对象为世界背景下的大学及其校长,在研...
  •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

    向仁富[1]2001年在《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文中指出本文旨在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进行述评,全文共分叁部分,正文前后有引言和后记。第一部分“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的背景”首先分析了八高校教师的收入情况,通过比较,指出八高校教师整体待遇偏低;其次分析了造...
  • 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李荣[1]2001年在《我国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部分。它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对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
  • 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

    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

    张俊[1]2001年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文中认为产学研结合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学校得到发展和运用的一种办学模式。本文从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发展、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的研究入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管理学、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历史法、比较分析法、文献法及...
  • 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

    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

    杨子[1]2012年在《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步增加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躲避消费、抑制消费,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也在大学生中蔓延起来。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群众传统的消费观发...
  •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邓辉平[1]2001年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从认知角度来研究动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知的动机观已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这一时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理论上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且存在不足。表现为:1.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2.干预性研究单...
  • 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

    论美国高等教育创新的理念与实践

    黄海[1]2015年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文中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不仅是高等学校,而且也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重大问题。事实上,一直以来,针对中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就从未松懈过,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创新方案,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却越来...
  • 学术论文提要研究

    学术论文提要研究

    佚名[1]2017年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征集论文》文中研究指明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定于2018年11月在广州召开。本届年会将就语言学研究各领域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有意与会的学者,请于2018年4月1日前将论文提要电子版发送至中国语言学会邮箱。论文...
  • 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

    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

    沈慧[1]2007年在《终身教育视野下城乡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城乡教育差异是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内容,推进教育的公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公平与终身教育理念两者的内涵,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互动关系:终身教育理念有助于确保城乡学生享受高...
  • 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叶文英[1]2001年在《高师数学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培养师范生素质的角度,对当今数学教育界中的热点话题之一的“问题解决”,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文章共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就“问题解决”口号提出的背景,问题解决的涵义、心理机制及其教育功能进行阐述。在...
  • 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邝良锋[1]2001年在《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阐述了法律信仰的含义及其特征,指出法律信仰是主观心理、客观行为及信仰对象叁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体,这表明:创造“良法”和培养“良民”是形成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第二部分分析了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意义,指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