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研究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研究

    史玉环[1]2008年在《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文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抢占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
  • 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

    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

    孙卓华[1]2001年在《21世纪我国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德育对策》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国内各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使人们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中。理工科高校成为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汇点。在这种条件下,理工科高校能否担负起为国家建...
  • 研究生创新目标模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研究

    研究生创新目标模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研究

    李志平[1]2001年在《研究生创新目标模式及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方式。研究生教育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二是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培训锻炼。经过系统的知识学...
  • 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

    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

    姚建根[1]2001年在《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已成历史,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收费上学的制度正在探索中前进。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学校收费体系和要求个人分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已成为...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张彤[1]2001年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说明历史上的高等教育改革,始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将高等教育活动置于当代人类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努力之中,吸收潘懋元教授所倡导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在深入领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制约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原则的启发性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高...
  • 高等学校现金管理研究

    高等学校现金管理研究

    刘贻玲[1]2007年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现金流模拟模型分析》文中指出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得到迅速扩展,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校在基建、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投资就急剧上升,投入的资金数额动辄数百万元甚至数亿元。随着...
  •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分析

    周劲松[1]2001年在《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与政治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传统的大学生“统包统分”就业模式已被“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所取代。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如...
  • 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王保星[1]1998年在《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是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时期。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探索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成长的历程,揭示了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的彼此依...
  •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研究及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投资机制的研究及启示

    窦争妍[1]2016年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逐步成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随着新工业革命到来各国制造业实施转型升级的新战略、对制造业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和全球竞争,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同时中国...
  • 当代美国的高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当代美国的高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李慧敏[1]2000年在《当代美国的高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比较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比较教育中区域专项研究方法,对当代高科技的内涵、分类与特点;当代美国高科技的现状及对美国社会的总体影响;美国高科技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引起的相应的高教改革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作了初步的系统探讨。前...
  •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

    李少白[1]2000年在《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高等学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型产业的定位,要求其既尊重一般的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产业经济的规律办事。我们认识到未来的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地球村时代,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而造就一批又一批适应全球竞...
  • 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

    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

    芦新宇[1]2007年在《理工科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模式及其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关乎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成为了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世界各国的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是在本科教育阶段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
  • X学院领导决策行为之研究

    X学院领导决策行为之研究

    李三福[1]2000年在《X学院领导决策行为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决策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在此基础上,教育决策研究也开始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决策研究也暴露出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的不足。本文作者花了一年...
  • 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

    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

    彭志华[1]2000年在《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初探》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尽快提高国民素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在这一社会背景下,研究影响高师物理系学生专业素质的因素对于加强...
  • 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梁立新[1]2005年在《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的重要产源地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合作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大力提高...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反思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反思

    薛卫洋[1]2013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1978-2012)》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我国政府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重新步入正轨,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三十余载时光飞逝,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为保障和促进我国高...
  • 实施创新教育——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

    实施创新教育——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

    蔡明山[1]2016年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公平理念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现有教育公平的研究中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关注不够。已有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也主要是关于公平问题的,对公平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国高等教育公平政策、制度、实践中的理念为视角研究高等教育公平理论。采用诠释哲学、文本分析、话语分析、个人...
  • 苏联解体前后的俄国高等教育改革

    苏联解体前后的俄国高等教育改革

    李国立[1]2000年在《苏联解体前后的俄国高等教育改革》文中认为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立和解体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前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至今,自成体系的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主权,成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

    宋蓬勃[1]2000年在《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且相互连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Internet。“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工程,经国家计委批准,已于1994...
  •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

    李挺[1]2000年在《抗战时期中国高等院校内迁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抗战爆发出现规模空前的高等院校大迁移,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战争的突发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广大内迁高校师生努力下,抗战八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仅得到恢复,而且有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