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致敏大鼠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和胶原变化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致敏大鼠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和胶原变化的影响

    张韶君[1]2002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致敏大鼠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和胶原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文Valsartan)对致敏大鼠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_1,TGF-β_1)和Ⅲ型、Ⅴ型胶原含量的...
  • 哮喘大鼠肺组织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机制研究

    哮喘大鼠肺组织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机制研究

    宋燕华[1]2002年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哮喘是一类以支气管及肺部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复杂的炎症性疾病,IL-4等细胞因子有促使IgE生成、促进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趋化等作用,而在哮喘的始发和...
  • 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张敬霞[1]2002年在《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临床研究发现,虽经积极的抗凝和溶栓治疗,部分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内的栓子仍未能完...
  • 抗IL-5抗体和Eotaxin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抗IL-5抗体和Eotaxin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江荣林[1]2002年在《抗IL-5抗体和Eotaxin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并伴有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粘液高分泌及气道高反应性。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甚至称哮喘气道慢性炎症为“气道Eos...
  • 短程甲羟孕酮对伴慢性呼吸衰竭的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

    短程甲羟孕酮对伴慢性呼吸衰竭的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

    钱煜东[1]2006年在《短程甲羟孕酮对伴慢性呼吸衰竭的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的治疗》文中指出目的评估短程(14天)甲羟孕酮(MPA)对伴慢性呼吸衰竭的男性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其改善肺通气、降低患者PaCO2和升高PaO2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延续时间。方法本实验采用单盲和自身对照。17名...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满立新[1]2001年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时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近年的研究表明哮喘时存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相对不足或功能不良,并且应用外源性PS可以缓解哮喘,推测...
  • 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

    周智敏[1]2001年在《正常及哮喘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密度、形态和分布特点。2.探讨小鼠肺内和气道树突状细胞分布特点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作用。3.研究哮喘小鼠气道和肺内树突状细胞的...
  • 三氧化二砷对抗原激发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三氧化二砷对抗原激发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周林福[1]2002年在《叁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哮喘小鼠肺内树突状细胞(DC)分布、募集的特点,及不同浓度叁氧化二砷(As_2O_3)对其影响作用。2.研究小剂量As_2O_3对哮喘豚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EOS凋亡和核因子-...
  • 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作用

    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作用

    孙军[1]2001年在《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氨茶碱不同给药方案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探讨不同剂量氨茶碱血药浓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中不同时间的氨茶碱...
  • 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赵卫国[1]2001年在《死腔内气体吸出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死腔内气体吸出(ASPIDS)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械通气辅助措施,主要用来降低死腔通气,提高通气效率,解决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时的二氧化碳潴留问题,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诱导肺损伤(VILI)的发生率。本研究的主...
  • 关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探讨

    关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探讨

    高圣堂[1]1996年在《关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表现为肺间质的弥漫性纤维化及肺组织正常结构的破坏,病因不明,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研究表明肺内的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浸润为其炎症过程中的特点之一,而对肺泡上皮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较少涉及...
  • 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

    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

    张辉[1]2009年在《哮喘患者诱导痰及外周血IL-17A、IL-8、MMP-9表达水平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球约有三亿人罹患哮喘。在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死亡率更是居于全球首位,达36.7/...
  • 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郝术安[1]2016年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血压、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呼吸...
  • 中国南方汉族哮喘人群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与健康人群的对比研究

    中国南方汉族哮喘人群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与健康人群的对比研究

    曾林祥[1]2000年在《中国南方汉族哮喘人群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与健康人群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南方汉族哮喘人群的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与健康人群的对比研究曾林祥,周世良,况九龙,饶纬华[2]2001年在《哮喘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基因E237G突变的研...
  • 雾化吸入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

    雾化吸入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

    孟莹[1]2000年在《雾化吸入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一、背景与目的雷公藤可以降低哮喘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炎症反应,对参与介导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起调节作用。目前动物实验多以腹腔内注射给药。本实验研究首次以雾化吸入雷公藤内酯醇作为治疗哮喘的手段,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二、材...
  • 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MCP-1 mRNA的表达与调控

    肺纤维化大鼠模型中MCP-1 mRNA的表达与调控

    乔永[1]2007年在《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给绵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fat,IMF)沉积规律及相关基因表达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文以0~6月龄的雄性湖羊羔羊为试验对象,探讨了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背最长肌、腰大肌、后腿股...
  • 高渗盐水诱导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

    高渗盐水诱导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

    崔冬清,张辛,袁建章,汪得喜,伍惠红[1]2001年在《高渗盐水诱导痰中炎性介质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评判气道炎症的性质及程度对哮喘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为了验证通过分析高渗盐水诱导痰中炎性介质来评判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可行性,本文比较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