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息构建(EIA)研究

    企业信息构建(EIA)研究

    赵海燕[1]2004年在《企业信息构建(EIA)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建筑大师wurman先生所提出的IA(InformationArchitecture,本文译作信息构建)的概念入手,分为五个部分研究了EIA(EnterpriseInformationArchitecture)的内容及其实现的步...
  •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金向鑫[1]2009年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显着提高。但由于基础条件、经济流通体制和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呈现出显着的差异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甄建岗[1]2008年在《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地区生产条件、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区域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也是政府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依据。河北省地处东部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与东部其它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省域内发...
  • 上海地区内河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研究

    上海地区内河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研究

    文扬[1]2004年在《上海地区内河水路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内河水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业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应地,对于内河水路运输的统计调查,也越来越受到全国及各省市的普遍重视,进而对开展内河水路运输统计调查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 区域经济发展与我国税收政策的协调

    区域经济发展与我国税收政策的协调

    冯李林[1]2007年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地区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
  • 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李新安[1]2003年在《中国区域利益冲突及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参与大量相关课题实践和对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基础上,论文对我国区域经济运行中的区域利益冲突及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论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展开如下的叁部分内容研究:第一部分是“区域利益冲突成因机理研究”。...
  •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下的模式探索

    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下的模式探索

    李媛媛[1]2003年在《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下的模式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通过总结改革开放20年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探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确立粤港澳区域...
  •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分析研究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分析研究

    蒋兴红[1]2003年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空前发展。亚洲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这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各...
  • 东盟国家外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东盟国家外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研究

    聂爱生[1]2003年在《东盟国家外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盟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外国直接投资对东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积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东盟国家长期奉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也是东盟实现经济腾飞的一条基本经验。...
  •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

    程玉春[1]2003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组织合理化研究》文中提出论文在对国内外产业组织研究成果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回顾和梳理基础上,对产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独立的阐释,揭示了产业组织合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国家产业组织的演进过程、政策演变及合理化的实践,阐明了...
  •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

    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

    张海英[1]2014年在《高等教育合作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综合应用系统学、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理论分析高等教育合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两者之间的静态与动态关系,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定性分析高等教育合作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
  •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投资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直接投资效应研究

    郑磊[1]2011年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有了极大增强。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经济战略指导下,中国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已得到大幅度提高。放眼全球,在众多的可供中国直接投资的区位之中,东盟是不容被忽略的。中国是世界...
  • 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林明[1]2001年在《对中国东南沿海国际化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东南沿海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的国际化竞争力(引进吸收和对外输出扩张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这一区域国际化竞争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差额和吸引外资...
  •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刘伟丽[1]2002年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从全球化的新视角来分析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影响着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进程与走向;同时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加速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
  • 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来志斌[1]2007年在《中国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是始终存在的。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还是办学质量,区域差异总体上均呈扩大趋势。近几年来,办学质量的差异扩大趋势更为明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既表现在东、中、西叁大地...
  • 入世后我国法律服务问题研究

    入世后我国法律服务问题研究

    季宸[1]2007年在《入世后中国法律服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律服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服务,为服务贸易中商业服务项下的专业服务,其市场开放问题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调整范围。各方应通过谈判方式逐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使外国律师有可能对本国公司、企业或个人提供法律服务。从各国法律服务...
  • 粤港“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的交易费用分析

    粤港“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的交易费用分析

    侯广辉[1]2002年在《粤港“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的交易费用分析》文中提出“前店后厂”模式是粤港经济合作中占主导地位的合作模式。以前有关的文献大多根据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研究,而忽视了合作中的交易费用分析。本文试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把“前店后厂”模式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来分析,着重于揭示交易...
  • 西部开发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功能与政策

    西部开发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功能与政策

    王薇[1]2002年在《西部开发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功能与政策》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缩小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外开放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济发展差距...
  •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赵立平[1]2007年在《对外贸易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回顾近代以来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国际贸易几乎都起到了“加速器”的重要推动作用,世界经济发展印证了这一结论。从我国的经济...
  •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协调问题研究

    李晓欣[1]2015年在《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统计研究》文中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它突破了原有的、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常规区域发展模式,以更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