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有HIS标签的重组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带有HIS标签的重组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温建新[1]2003年在《带有HIS标签的重组EIAV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简称马传贫)是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之一,是马传染性贫血病(EIA)的病原体。我国的EIAV弱毒疫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投入应用的慢病毒疫苗,成功地控制了我国EIA的流行。...
  • 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朱明昭[1]2003年在《细胞因子基因佐剂增强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感染在人类非常普遍,成年人感染率约为60%~90%,在卫生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感染率甚至高达95%以上。HSV-1通过粘膜或表皮破损处感染宿主,并可入侵神经系统...
  • 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张训海[1]2003年在《鸡马立克氏病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对商用CVI988疫苗细胞培养上清液浓缩与检测,鉴别出了其分泌性抗原成分,且琼扩滴度可达到1:4,而用该疫苗分别免疫SPF鸡和罗曼鸡后,在免疫后第3~8周内均未检测到特异性羽囊病毒沉淀抗原,但该羽囊浸提液经15~20倍浓缩后再测...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免疫的研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免疫的研究

    李建荣[1]2001年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免疫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IBDV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用弱毒苗和灭活苗免疫鸡群是目前防治IBD的主要方法,但...
  • 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

    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

    李文玲[1]2002年在《猪囊尾蚴一种蛋白抗原的分子克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从分子水平研究猪囊尾蚴的基因结构,本研究构建了猪囊尾蚴的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编码某种蛋白抗原的基因。方祛: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猪囊尾蚴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片段后,将其与Uni—ZAPXR载体连接、包装成噬菌...
  • 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后免疫变化和对新城疫疫苗的应答及其免疫机理

    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后免疫变化和对新城疫疫苗的应答及其免疫机理

    郑世民[1]2002年在《雏鸡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后免疫变化和对新城疫疫苗的应答及其免疫机理》文中认为本项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胶体金及免疫酶方法,首次对CIAV感染1日龄雏鸡和CIAV感染雏鸡ND疫苗免疫及vNDV攻击后,其外周血液的T细胞、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中枢免疫器官...
  •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贺云霞[1]2002年在《鹅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雏鹅、雏番鸭的高致死性疾病,称为小鹅瘟或Derzsy's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雏番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
  •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

    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

    胡小兵[1]2002年在《血液中细菌灭活方法的筛选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短波紫外线(UVC)法、活性炭碘消毒法、亚甲蓝(methyleneblueMB)光敏法和8-甲氧补骨脂素(8-MOP)光敏法四种常见的消毒方法进行筛选。在确定最佳...
  • 重组鼠精子抗原疫苗株的构建及其避孕效应研究

    重组鼠精子抗原疫苗株的构建及其避孕效应研究

    李彦锋[1]2001年在《重组鼠精子抗原疫苗株的构建及其避孕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发有效的免疫性避孕疫苗可能成为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理想措施。其主要机理是应用在受精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分子作为靶抗原用于免疫目标人群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反应,从而阻断受精过程,达到避孕目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基于精子抗原开发...
  • 一个潜在的可区分猪瘟兔化弱毒和野毒方法的探索

    一个潜在的可区分猪瘟兔化弱毒和野毒方法的探索

    孙敬锋[1]2001年在《一个潜在的可区分猪瘟兔化弱毒和野毒方法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广西部分猪场的健康猪扁桃体材料以及流产胎儿和死胎中的猪瘟病毒闭(HCV)进行检测,试验所用引物为成熟的引物A_1/A_2,它对所有的HCV都可扩增。检测结果,70份...
  • 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分析研究

    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分析研究

    秦卓明[1]2006年在《新城疫病毒流行株致病性和抗原性及其与F和HN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文中提出鸡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是由一种Ⅰ型副黏病毒-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未经免疫的鸡群,传播性极强,发病和死亡率都非...
  • 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

    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

    龚光明[1]2001年在《基因工程去势疫苗的抗原性、抗体动态及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间接ELISA交叉试验及交叉抑制实验证明禽型LHRH与哺乳型LHRH之间没有抗原交叉性很弱,要使基因工程LHRH去势疫苗畜禽两用,必须将禽型LHRH与哺乳型LHRH串联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小鼠一免两周后检测到LHRH抗体...
  • 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B)在痢疾杆菌中表达

    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B)在痢疾杆菌中表达

    刘梅[1]2001年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B)在痢疾杆菌中表达》文中研究表明霍乱弧菌(V.cholera)是一种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迄今仍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烈性病原体,其最主要的致病因子是霍乱毒素(choleratoxin,CT)。完整的霍乱毒素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其中A亚单...
  • 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

    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

    郭爱林[1]2001年在《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及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中国,每年有14万人死于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3%,在...
  • 新型免疫佐剂细菌核酸动物免疫增强试验

    新型免疫佐剂细菌核酸动物免疫增强试验

    任庆亚[1]2014年在《鸡CpG核酸免疫活性分子的筛选及其对ALV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文中研究指明CpG寡聚核苷酸(CpGoligodexynucleotides,CpGODN)是一类以非甲基化的CpG为核心的DNA序列,能够激活哺乳动物Toll样受体9(Toll-likereceptor,...
  • 用表达文库免疫和EST策略筛选日本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研究

    用表达文库免疫和EST策略筛选日本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研究

    冯新港[1]2001年在《用表达文库免疫和EST策略筛选日本血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疫区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发展是一个威胁。化疗仍然是控制干预该病的重要措施,但它无法解决重复...
  • 人补体C1抑制物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人补体C1抑制物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杨红玉[1]1995年在《人补体C1抑制物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补体系统是人体血液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效应系统。它与纤溶系统,激肽形成系统以及凝血系统一起互相关联,构成了人体防御的一道有效的屏障。在补体系统中,含有许多种蛋白因子,它们环环相扣,一旦第一种成分被激活则会导致...
  • DCS细胞肿瘤相关膜蛋白的初步研究

    DCS细胞肿瘤相关膜蛋白的初步研究

    段德义[1]1997年在《DCS细胞肿瘤相关膜蛋白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恶性肿瘤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其细胞无节制性生长和向其邻近组织侵袭或远隔部位的转移。一百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参与肿瘤的起源和发展,它们的表达产物多种多样,其中有些位于细胞膜。肿瘤相关细胞膜蛋白单克隆抗体在肿瘤诊断、治疗以及探索肿瘤相关基因等...
  •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的定量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应用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的定量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应用性研究

    韩锋产[1]1998年在《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的定量检测及其表达产物的应用性研究》文中认为幽门螺杆菌(Hp)在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协同致癌因子。根据Hp菌株是否产生细胞空泡毒素(VacA)将Hp分为毒性...
  • 沙眼衣原体重组口服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沙眼衣原体重组口服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白光春[1]1999年在《沙眼衣原体重组口服活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Ct)既是感染致盲的主要病原体,又是性传播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仍无有效疫苗。Ct疫苗研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合成肽疫苗不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粘膜免疫;②疫苗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