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叶自林,何作云,袁发焕,于学军[1]2004年在《血管紧张素-(1-7)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光镜下...
  • 几丁糖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几丁糖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顾兴建,吴宗贵,任雨笙,殷仁富,黄高忠[1]2005年在《几丁糖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几丁糖对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喂养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分为普食组、高脂组、几丁糖高脂组、几丁糖普食组,第0、4、8周空腹采血测定血脂,第8周处死...
  • 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

    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

    车文良[1]2002年在《基于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建立血友病乙转基因动物模型》文中研究说明血友病乙的发生是由于位于X_q27.1的凝血因子IX基因结构改变而使凝血因子IX缺失或结构异常并致其功能缺乏,从而导致程度不同的凝血功能障碍。从大量的临床资料来看,导致血友病乙发病的基因缺陷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 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

    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

    邵杰,李尔曼,董志远,陈珺,胡新菊[1]2003年在《高血压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危险度分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的肺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未经正规治疗的EH患者和63例血压正常者的肺通气功能(用力肺...
  • vWF及其基因Thr789Al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vWF及其基因Thr789Al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高明东[1]2002年在《vWF及其基因Thr789Ala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与方法本研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分析中国天津市胸科医院共201例汉族入院病人vWF基因Thr789Ala多态性并探讨此多态性和血浆vWF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所有观测对象均以Judkin氏法经股动...
  •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罗康华[1]2002年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2-D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300mg)治疗...
  •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

    杨劲[1]2002年在《甘草酸抗病毒性心肌炎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提出WHO的全球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B(CVB)是引起人类心血管病变的第一位的病毒;自50年代起陆续的研究资料也证实在病因学上CVB_3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显着相关。现有的对CVB_3致病机制的认识主要反映于病毒...
  • 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与Cx40、Cx43表达的研究

    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与Cx40、Cx43表达的研究

    黄骥[1]2002年在《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改变与Cx40、Cx43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但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也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因此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理,寻求有效的根治措施,已成为当前心血管学界研...
  • 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翟金俊[1]2002年在《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大鼠血浆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内照射对血浆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25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血管内照射组,假手术组,各组分别于不同时相点行...
  • 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

    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

    郭艳丽[1]2002年在《山西省血友病A基因诊断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血友病A(HemophiliaA,HA),又称先天性或遗传性因子Ⅷ缺陷症。是因凝血因子Ⅷ基因缺陷,导致因子Ⅷ分子结构异常或含量减少而产生的一种临床上较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遗传特点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为携带者,男性发病,...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周小春[1]2016年在《心肌肌钙蛋白I,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脑利钠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脑利钠肽(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进行急性心...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缝隙连接重构的研究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缝隙连接重构的研究

    贺献芝[1]2008年在《冠心病患者心房肌Cx40、Cx43的变化及在房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房颤(AF)的触发(focaltrigger)、驱动(focaldriver)和维持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在触发、驱动机制方面,有许多研究报道,发现心脏腔静脉系统如冠状静脉、上下腔静脉、肺静脉系统...
  • 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张喆[1]2002年在《国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MTHFR基因C677T突变可导致血浆Hcy浓度升高,并可能使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加。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来观察中国北方人群中MTHFR基因C677T突变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高秋莲[1]2014年在《丹芪保心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丹芪保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心脏超声影像、心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a(Tumorvecrosisfactor-a,TNF-α)...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李新[1]2017年在《女性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参与脂质的转运和代谢过程。冠状动脉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ArteryHeartDisease,CHD),是对人类健康造成...
  • 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心肌组织和心电重构的研究

    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心肌组织和心电重构的研究

    耿茜[1]2001年在《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心肌组织和心电重构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心肌重构和心电重构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目的本研究前叁部分在探讨DCM心室重构的基础上,从自身免疫抗体角度揭示组织重构过程中出现的电活动紊乱;论文第四部分建立了快速右心房起搏致房颤兔模型,在深入...
  • 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转化的分子细胞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解玉泉[1]2012年在《Th17细胞/白介素-17在病毒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为特征,伴随心肌间质的非特异性急、慢性炎症反应、纤维化或心脏扩张等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VMC好发于青壮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

    傅晋翔[1]2001年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多种原因造成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综合征。AA在1888年首先由Ehrlich作为描述,1904年由Chauffard命名,并提出了相关的临床特点。绝大部分患者为后天获得...
  •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炎症反应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孙卫东[1]2003年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支架置入术引起早期炎性反应的机制及其意义。阐述术后IL-6、CRP的升高...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张文秀[1]2001年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高血压病(EH)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高血压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