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

    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

    李鸿雁[1]2010年在《唐前叙事诗研究》文中提出唐前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试图对唐前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诗经》、《楚辞》、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唐前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在历时上,顺着历史的足迹,围绕不...
  • 话语变异与文学翻译

    话语变异与文学翻译

    王冬梅[1]2006年在《文学性与文学翻译》文中指出文学理论与文学翻译同是关注文学作品的意义,两者紧密关联,文学理论可以给译者提供审视文学作品的视角。讨论文学性的话语变异理论,作为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理论,可以使文学翻译者认识到文学语言变异与文本互文性,及其潜在的实现文学功能的特质,并致力于理解、阐释...
  • 张孝祥及其词风

    张孝祥及其词风

    苏勇强[1]2001年在《张孝祥及其词风》文中指出有关张孝祥及其词风的研究,关注的学者历来不多。多数文学史对张孝祥的介绍也是寥寥数笔带过。究其原因,或是由于张孝祥在南宋本属于二流词人,且又于词坛声名未盛之迹英年早逝的缘故;亦或是由于以往人们过于关注张孝祥少数几首爱国词,而忽略对其词作词风进行全面总体...
  • 《西游记》与神仙文化

    《西游记》与神仙文化

    赵国庆[1]2001年在《《西游记》与神仙文化》文中指出这篇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本文的论述“背景”,第二章第叁章是本文的重心,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第二章《西游记》在仙话史上的地位及作用,是从纵向角度论述它在神仙文化(主要是仙话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首先,《西游记》在以前昆仑、蓬莱、“叁十六天”等...
  • 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

    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

    叶立文[1]2001年在《增长与繁荣—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文中研究指明本书以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先锋话语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先锋话语从发生、发展到最终形成先锋小说的过程。从本书所使用的“先锋”一词来看,它不是一个规范和既定的模式,而是一个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断发生着变异...
  • 《淮南子》研究

    《淮南子》研究

    孟庆波,高旭[1]2018年在《西方汉学中的《淮南子》翻译与研究——基于英文书籍的文献史考察》文中认为西方英文世界对《淮南子》的翻译与研究已有130余年,其文献史呈现以下特点:在文献数量上,以20世纪中叶以前、20世纪下半叶以及21世纪为叁个主要阶段,书籍数量在各阶段均呈明显增长,累计产出文献58种...
  • “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

    “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

    苏琼[1]2001年在《“她人”场景:现代女性戏剧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二十世纪女性意识的曲折发展、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通过对现代女作家剧作的研究,分析女剧作者及其剧中的女主人公在这一进程中的生命体验和存在方式,并探讨由此带来的女性戏剧在艺术上的不同形态。全文分四个部分。“导论:言说...
  •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

    汤奇云[1]2001年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文中研究指明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华东师范大学汤奇云2001年绪论#1(493,B3,4DE,DD)霍俊明[2]2006年在《当代新诗史写作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试图以既有的中国当代新诗史(本文所涉及到的“当代”新诗史是指主...
  • 诗经与周文化考论

    诗经与周文化考论

    张建军[1]2001年在《诗经与周文化考论》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研究立意于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结合,即通过诗本文的读解,作历史文化的考察;通过历史文化的考察,深化对诗篇的读解。通过对《诗经》读解来考察周民族早期的历史与文化,虽然存在着一定难度,却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这既可以为先周及周初史研究提供史料线...
  • 冯梦龙“三言”小说的吴语成分研究

    冯梦龙“三言”小说的吴语成分研究

    孙鹏飞[1]2001年在《冯梦龙“叁言”小说的吴语成分研究》文中指出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概称“叁言”)是明代拟话本最高成就的代表,无论在中国市民阶层中还是在中国小说史上,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品的基本语言面貌是当时通行的北方官话,但亦融入了一定的吴方言成分,反映了“叁...
  • 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的民族意识

    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的民族意识

    李茵茵[1]2001年在《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的民族意识》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深入研究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中民族意识的演变、特色和内涵。冀望透过审视上述诗歌所产生的特殊文学现象,掌握20世纪澳门旧体诗歌的发展规律,并且了解澳门旧体诗歌在发扬爱国精神和传承传统诗歌文化上所产生的作用及...
  • 魏晋人文乐府研究

    魏晋人文乐府研究

    邹晓艳[1]2001年在《魏晋人文乐府研究》文中提出魏晋文人乐府是中国文学诗歌发展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乐府诗体的重要转型期。汉魏之际的诗歌振兴是从乐府创作开始的,曹氏父子积极创作,使乐府得到文人的重视,转入文人手中,并且抒情性加强。魏晋乐府在题材、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文人化的转变。本文在提出了论述的问...
  • 《诗经》农事诗研究

    《诗经》农事诗研究

    吴伦柏[1]2008年在《《诗经》农事诗与周代农耕社会》文中研究指明《诗经》是先秦重要典籍,它生动地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量有关农事活动的记录,这是由其产生与流传的时代特征所决定的。本论文在前贤时哲的研究基础上,围绕《诗经》农事主题作了认真的研究,从广义农事概念入手,将农事...
  • 杜甫与七言律诗

    杜甫与七言律诗

    李国民[1]2001年在《杜甫与七言律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甫是七律圣手。其成就早就为世人所注目,前人对此亦有过不少中肯的分析评论。但是,对于七言律诗一体,诗人究竟作过哪些努力,有过什么样的贡献,应该把杜甫的七律放在诗歌发展的什么位置上才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列宁说过:...
  • 生命存在的“残破”与“美化”——对孙梨小说创作的一种探索

    生命存在的“残破”与“美化”——对孙梨小说创作的一种探索

    黄庆山[1]2001年在《生命存在的“残破”与“美化”——对孙梨小说创作的一种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作家孙犁在借助其小说创作关注、思考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存在”形态时,其小说文本的表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化”倾向,而在深层却寄寓了一定历史境遇下作家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等群体性“生命存在”的深深忧患、...
  • 张爱玲小说意象论

    张爱玲小说意象论

    王文参[1]2001年在《张爱玲小说意象论》文中研究表明张爱玲小说意象研究是张爱玲研究的一个热点。她小说意象的新颖繁复及选择意象的主体心态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专门把意象作为一个论题研究的几乎没有,并且大多缺乏系统性和多角度的透视,对她小说意象体系缺乏一个整体观。本文试图从意象本体及意象的美感、生成...
  • 关注生存:鲁迅小说的缘起与指归

    关注生存:鲁迅小说的缘起与指归

    李舟[1]2001年在《关注生存:鲁迅小说的缘起与指归》文中提出在鲁迅研究领域内,对鲁迅小说所包含的生存意蕴的探讨,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选题。从关注生存这一角度研究鲁迅的小说,有助于揭示鲁迅小说内容及思想的丰富性,能发现以往从反封建、启蒙及改造国民性角度研究鲁迅小说所观察不到的某些意义。本论文从叁部分进...
  • 初盛唐干谒诗论

    初盛唐干谒诗论

    赵继红[1]2001年在《初盛唐干谒诗论》文中研究表明干谒诗作为唐代诗歌中较为可观的客观存在,往往因其内容单调、多乞怜语而为人所轻。但是,干谒诗中体现出来的文人干谒心态对研究诗人、诗歌的意义以及干谒诗的写作技巧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选取初盛唐这一特定时期,力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肯定研究干谒诗的价值及意义...
  • 六朝诗经学研究

    六朝诗经学研究

    孙敏[1]2001年在《六朝诗经学研究》文中提出学术史研究是学术发展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本文将“六朝”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历史区域的“诗经学”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在对六朝诗经学的流衍和变化进行细致梳理、阐释的基础上,揭示它的特点和影响,从一个方面展示从两汉到唐宋两个诗经学高峰间的学术转变过程。本文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