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王延安[1]2002年在《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用PTEN兔抗人多克隆抗体检测42例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黑组织和30例头颈部交界...
  • 低剂量辐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影响

    低剂量辐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影响

    于洪升,费从合,沈方臻,梁军[1]2003年在《低剂量辐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相关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左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接种后7dγ射线全身照射75mGy,...
  • 乙二醛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乙二醛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金焕荣[1]2002年在《乙二醛对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文中认为前言乙二醛(glyoxal)是α-酮醛,为合成树脂的中间产物,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制药、染料生产等工业,在水和大气臭氧化产物中、加热后的糖、咖啡及烟草中也发现其存在。它的毒性较低,主要表现为对眼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它还...
  • 赤芍总甙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

    赤芍总甙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

    吴明媛[1]2002年在《赤芍总甙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赤芍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常以复方组成成分用于肿瘤和血瘀证的治疗,尤以肝病常见,但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根据初步研究结果,推测赤芍总甙可能是赤芍的有效抗癌成分之一。本文采用S_(180)肉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赤芍总甙...
  • 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和活性初步鉴定

    重组人血小板因子4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和活性初步鉴定

    段毅涛[1]2012年在《大肠杆菌中多顺反子表达人血小板因子4》文中提出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是CXC趋化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储存于血小板α颗粒,血小板活化后得以释放。除了肝素中和作用外,PF4有多种生物功能:对人单核细胞和中性白细胞的趋化性,参与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免...
  • gpc3/mxr7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gpc3/mxr7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李慎菁[1]2002年在《gpc3/mxr7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细胞表面蛋白聚糖多数为硫酸乙酰肝素类蛋白聚糖(HSPG),按其与细胞膜结合方式,可分为叁类:①核心蛋白疏水区直接插入脂双层的粘结蛋白聚糖Syndecan家族;②通过与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共价结合而锚定在细...
  • 重组抗体/granzyme 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

    重组抗体/granzyme 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

    赵晶[1]2002年在《重组抗体/granzyme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诱导细胞死亡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手段,必须解决诱导方法的特异、高效、持续、低毒副作用等问题。granzymeB(粒酶B,GrB)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员...
  • 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免疫过继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免疫过继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聊识君[1]2016年在《乳腺癌MCF-7抗原负载的DC联合CIK细胞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体内外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乳腺癌是目前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乳腺癌的临床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虽然乳腺癌总体治疗效果很好,但有部...
  • 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人乳腺癌中PTEN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林勤,庄严阵,许东坡,叶建新,陈佩琼[1]2003年在《乳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p27~(kip1)和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抑癌基因p27kip1、癌基因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
  • 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

    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

    徐锐[1]2002年在《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骨髓的MRI表现、测定T_1WI腰椎骨髓信号强度值(SI值),探讨MRI在急性白血病诊断、评价疗效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骨髓穿刺证实的初发急性白血病30例,其中急...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含量及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中含量及临床意义

    王晓军[1]2016年在《白血病细胞COX-2、bFGF、TGFβ1及VEGF基因表达与白血病患者血清COX-2、bFGF、TGFβ1及VEGF测定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干/祖细胞出现分化受阻、凋亡障碍和恶性克隆性增生而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我国白血...
  •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MR动态增强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MR动态增强研究

    邢伟[1]2002年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的MR动态增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呈密切相关。临床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绝大多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水平。其缺陷在于:有创、难以重复实施...
  • ~(131)I-抗KDR McAb控制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瘤体生长的实验研究

    ~(131)I-抗KDR McAb控制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瘤体生长的实验研究

    王源[1]2002年在《~(131)I-抗KDRMcAb控制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瘤体生长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131I-抗KDRMcAb(3G9)在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移植瘤动物模型体内生物分布以及其对移植瘤动物模型瘤体生长抑制效应。为进一步探讨131I-3G9或131I-3G9片段放免...
  •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艾春玲[1]2002年在《不均等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前言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我国是高发国家,其死亡率居第四位(17.38/10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自30年代形成常规放射治疗以来,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常规放射治疗疗效未见显着提高...
  • 钙离子和维生素D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钙离子和维生素D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于君丽[1]2002年在《钙离子和维生素D_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认为前言钙离子(Ca~(2+))是细胞内最普遍而重要的信号转导成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的变化在调控细胞的基因转录,DNA合成、DNA修复以及有丝分裂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细胞增殖、基因突...
  • 医用电泳胶片图像检测系统的研究

    医用电泳胶片图像检测系统的研究

    范毅[1]2002年在《医用电泳胶片图像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特殊条件下、特殊技术手段获得的医学图像上载有的信息对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地向着自动化、现...
  • 肝癌细胞同步化及其与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初探

    肝癌细胞同步化及其与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初探

    刘保安[1]2002年在《肝癌细胞同步化及其与胞外基质的粘附特性初探》文中指出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其基本特征就是癌细胞失控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长足进步使得对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机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对于癌细胞侵袭转移所涉及到细胞流变学特...
  • 眼眶肿瘤的影像学及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研究

    眼眶肿瘤的影像学及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研究

    孙亚斌[1]2002年在《眼眶肿瘤的影像学及眼部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常见眼眶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病例分析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I叁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眼眶肿瘤定位、定性诊断的差异;分析各种眼眶原发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长征医院眼科1992年1月...
  • 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体外辐射增敏作用研究

    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体外辐射增敏作用研究

    施斌[1]2002年在《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体外辐射增敏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价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的辐射增敏作用,并初步阐明其机制。方法:用克隆形成法检测不同时间-浓度条件紫杉醇和(或)放射作用后的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细胞存活分数,计算辐射增敏...
  • 石棉的DNA交联研究

    石棉的DNA交联研究

    李迎霞[1]2002年在《石棉的DNA交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9年,戴乾圜教授提出了阐明化学致癌机理的双区理论,认为致癌剂活化后引起的DNA互补碱基对间的交联,是致癌作用的关键步骤。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试验证明:石棉具有强致癌潜力,特别是诱发肺癌的潜力。根据双区理论预言:石棉与异物植入等所谓物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