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

    姜永全[1]2003年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佛经的翻译及其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课题的来源于日常学习中的灵感和美国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启发。尤金、奈达以研究《圣经》的翻译而闻名于世,并且促进了他的翻译理论的研究。而笔者认为,同是世界叁大宗教之一的...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

    吕明洁[1]2017年在《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探析》文中指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思想,它始于文学批评、哲学范畴,后期向社会科学扩展,它对人类的思想、观念、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这是笔者选...
  • 论译者的介入

    论译者的介入

    熊兵娇[1]2009年在《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翻译是译者与作者沟通心灵的桥梁,翻译也是译语与译语文化发展的基石,它见证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它也诠释了人类的共存与对话。长期以来,传统理论思想将翻译禁锢在语言转换的“围城”中,将“忠实”与“对等”确立为译者必须恪尽职守的行为准则。...
  • 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

    中国企业翻译问题探讨

    魏清光[1]2012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活动的社会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活动的社会属性及其对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和深刻的认识。虽有诸多的努力,但这些努力只是临时性的应对,鲜有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地思考、研究这方面的功能。我国目前的翻译研究,由于对翻译活动社会属...
  • 汉语拼音中的无关言语效应

    汉语拼音中的无关言语效应

    尚琳琳[1]2003年在《汉语拼音中的无关言语效应》文中提出用汉语拼音作为实验材料,对目前关于无关言语效应比较有影响的两种理论,O-OER的状态变化假设和工作记忆的语音相似干扰假设的适用性以及无关言语效应的机制进行探讨。实验一,采用Jones等人(1995)的研究范式,对状态变化假设和工作记忆的语音...
  • 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

    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

    宁颖[1]2003年在《英汉说明文宏观连接成分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篇论文旨在揭示英汉说明文中宏观连接成分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语篇衔接手段对篇章连贯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得益于语篇分析领域内先辈们的已有成果,获得启示,提出了叁项假设。假设一:“英汉说明文中均存在层次型连接模式。”;假设二:“汉语说明文...
  • 法律英语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

    法律英语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研究

    危艳丽[1]2010年在《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中不同形式的模糊量进行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语用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通过共性特征的总结,找出影响模糊量模糊性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挖掘出模糊的本质特性;通过相异之处的分析,探讨文化因素、语用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对...
  • 英文报刊新词及其翻译

    英文报刊新词及其翻译

    闫冰,王玉[1]2016年在《英文报刊新词及其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英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英语新词的出现为英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英语的时代性。研究英文报刊新词及其翻译不仅有利于英文报刊的阅读,而且能够加强我们对英语及英语翻译的认识。一、英语报刊新词产生...
  • 及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及物性与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吴巧荣[1]2012年在《新闻语篇翻译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语言学的新兴分支,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新闻语篇成为其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对新闻语篇翻译有积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并且有利于培养译者的批评阅读能力和批评意识。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
  • 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王成军[1]2003年在《二十世纪: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构建的最为突出的现象之一是:小说学的兴起。由于西方文学现念的引进,在中国一向被视为“小道”的小说,获得了“文学正宗”的文化地位。但是,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在取得正宗地位的同时,却是以西方小说观念为参照系的。结果,...
  • 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

    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

    陈新葵[1]2003年在《隐喻在文章语境中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在正常的语言加工理解过程中,人们需要通过概念匹配来理解惯用隐喻的意义。但Keysar等人指出,惯用隐喻在自然阅读状态下并不需要概念匹配进行理解,只有新颖表述的隐喻的理解才需要进行概念匹配。本研究对Ke...
  •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策略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策略

    徐美玲[1]2010年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俄语广告翻译》文中研究说明翻译对经济的发展乃至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对翻译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的翻译理论模式和翻译策略。其中,运用关联理论指导翻译活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运用此理论指导俄语广告翻译的研究还不多,对于翻译...
  •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广告翻译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广告翻译

    杜晓夏[1]2016年在《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广告语翻译》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广告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中国的广告翻译仍未得到充分发展。作为翻译学中的一个分支,广告翻译有着它自己的内在规律,因而需要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即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来探讨广告翻译,...
  • 法庭应答语的顺应性研究

    法庭应答语的顺应性研究

    徐章宏,李冰[1]2006年在《法庭应答语信息过量的顺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法庭审判中,发问者常常通过提问来控制和支配应答者,而应答者并非被动地、无目的地作答,他们除了提供发问者所期望的信息外,有时还会提供过量的信息,把信息过量的应答语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来使用。本文以20份真实的法庭庭审笔录为语料,...
  • 论中国翻译理论之重建原则

    论中国翻译理论之重建原则

    孙宇[1]2017年在《文化转向视域下的莫言小说英译研究》文中认为正如欧洲叁大汉学家之首的荷兰着名汉学家施舟人所说,“中国文化意义重大,不能被中国人独享”,中国文学也是这样,应该让世界读者共同分享。纵观20世纪至21世纪初,中国现当代文学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同时代作品。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中...
  • 评析英语模糊限制语及其交际功能

    评析英语模糊限制语及其交际功能

    何娟[1]2003年在《评析英语模糊限制语及其交际功能》文中提出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员,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交际顺利进行,实...
  • 产品形态语言——从设计史看形态语言中的心理因素

    产品形态语言——从设计史看形态语言中的心理因素

    蒋侃[1]2003年在《产品形态语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有人类的语言,动物也有动物的语言。我们可以认为产品也有产品的语言。产品的形态就是产品与使用者进行交流的语言。产品形态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包含了3个环节:第一个是设计师把他的设计思考反映在产品的形态里,传达产品的个性特征和产品的精神内涵,...
  • 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

    姜柯[1]2003年在《论语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文中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交际。在现代社会中,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翻译对等多年以来一直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中外翻译学家对翻译标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在实质上都认为对等是翻译的基本标准之一。可是鲜有人提出怎样才能做到对等地翻译。本文从语...
  • 正式性与信息性:科技英语介词短语之文本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

    正式性与信息性:科技英语介词短语之文本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

    杨焱[1]2003年在《正式性与信息性:科技英语介词短语之文本特点与翻译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翻译界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比较偏重于文学翻译,故此,科技翻译迄今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由于理论匮乏,也缺乏理论圆融度和较高的系统性。有鉴于此,本项研究即重点探讨科技翻译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科...
  • 《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

    《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

    徐本川[1]2018年在《浅谈语用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语言艺术》文中研究表明《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着名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其语言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这一背景下,对语用学的概念与日常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写作风格,然后从质量准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