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牡丹亭》英译本

    评《牡丹亭》英译本

    赵征军[1]2013年在《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戏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牡丹亭》因其浓艳华丽的语言、恍惚迷离的情节、宏大辉煌的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以及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感染了千千万万...
  • 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

    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

    祖云鹏[1]2001年在《葱绿的大树——托马斯·哈代的精神家园》文中指出作为跨越十九、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以其名着《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他的这些作品也受到了评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他的早期佳作《绿荫下》(还...
  • 广告汉语语篇分析

    广告汉语语篇分析

    李灿[1]2008年在《隐喻的语篇功能分析》文中认为语篇分析是一门探索语篇的组织方式和结构功能的语言学科。隐喻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重心逐步由词汇句法层面向语篇层面转移。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研究侧重隐喻在语篇中的修辞功能;尽管也有少数研究致力于探索隐喻的语篇功...
  •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化分析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化分析

    卜玉坤[1]2011年在《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科技英语的翻译研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科技英语隐喻词汇喻义的汉译研究成为科技英语翻译的难点,备受关注。本研究在神经认知理论、概念隐喻...
  • 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

    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

    蒋小英[1]2008年在《媒体化时代的文学批评》文中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为传播媒体所覆盖的社会,也是一个为传播媒体所呈现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事实上的媒体化时代。媒体化时代是对我们所生活其中的这个社会的文化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模式的一种命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文化运作方式与文化生活形态主要是...
  • 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

    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

    林娟[1]2002年在《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内容提要:林纾以独特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及其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占据着独特的位置。本文从一、林纾的译介情况及影响其书目选择的因素:二、“林译小说”序跋中的比较文学思想;叁、林译小说与林纾自身创...
  • 从关联理论看言语幽默

    从关联理论看言语幽默

    费红霞[1]2010年在《从关联理论看小品言语幽默的制造策略》文中提出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人们就从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角度研究过幽默,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的并不多。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语言学界才兴起对幽默的研究。最早是从语义学、句法学和修辞学角度研究幽默,后来又发展到...
  • 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

    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

    张巍然[1]2002年在《命题及其表述:英汉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试图从命题的角度来展开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通过对命题及其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述形式的分析,来对比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和语言特色,并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命题是一个与意义有关的抽象概念,在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中研究,...
  • 关联与言语幽默理解

    关联与言语幽默理解

    王勤玲[1]2005年在《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认知语用的大框架里对幽默言语的生成、理解、接受和应用进行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研究。利用语用学里的预设、指示语、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面子原则和礼貌原则来对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利用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有标记的...
  • 衔接与翻译

    衔接与翻译

    石秀文[1]2017年在《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法律语篇文本是承载法律意义、信息,贯彻法律意志的语篇文本,具有有别于其他文本类型的特点。汉英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法律意义、信息在汉英语符上的转换。法律语篇文本翻译是国际间交往、完善自身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际间的交往的法律规范准...
  • 论英语口语体的特征

    论英语口语体的特征

    陈和莹[1]2014年在《论英语口语体的翻译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此次翻译实践项目所选文本是英国作家亚历山大·马斯特斯(AlexanderMasters)为流浪汉朋友写的传记《斯图尔特:追溯人生》(Stuart:ALifeBackwards),节选了其中的楔子、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第四章和...
  • 英汉翻译中的语境

    英汉翻译中的语境

    赵常玲[1]2017年在《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本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为视角,对《中庸》的陈荣捷译本和休中成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两个译本意义体现形式的特色,并从语境视角对产生译本差异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为以《中庸》为代表的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启示。语境理论...
  • 中国古诗英译多视角研究

    中国古诗英译多视角研究

    陈奇敏[1]2012年在《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典诗歌既有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文学载体,又融入了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并在唐代取得了巅峰成就。在中西交流日盛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于2007年推出了许渊冲英译的《唐诗叁百首》,旨在帮助西方读者认识和了解...
  •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广告标示语的语境理解与最佳关联研究

    唐咏雪,郭梅[1]2007年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标示语的推理》文中提出基于关联理论分析广告受众如何通过广告宣传者所设置的明示刺激来获得最佳关联。结果表明:广告宣传者正是通过明示刺激的设置而达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宣传广告产品、劝说广告受众购买被宣传产品这一目的。董世江[2]2002年在《广告标示语...
  • 9GSCC—1.4型水草收割机参数优化设计

    9GSCC—1.4型水草收割机参数优化设计

    佚名[1]2009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国内着名的大型出版社之一,全国优秀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教育部国家教材出版基地。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 论文学的模糊性与翻译

    论文学的模糊性与翻译

    王姗姗[1]2017年在《翻译与游戏》文中提出本论文旨在对翻译过程进行一种理论研究,探究将伽达默尔(并非用于研究翻译的)游戏理论作为一种奠基理论植入翻译过程,建构一种基于"关系主体"模式的翻译游戏过程论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尝试在该理论模型下,建立翻译在一般意义上具有的现象学与辩证法...
  • 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

    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

    金铠,罗亦君,谯秋春[1]2005年在《英汉语篇词汇衔接模式对比:实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衔接作为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而在词汇衔接领域成果最为突出者当属侯易。然而,国内外学者对衔接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词汇衔接,却相对描述较少。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
  • 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

    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

    卢巧丹[1]2016年在《跨越文化边界:论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把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翻译与接受问题归根到底就是文化翻译的问题。现当代小说从中国到英语世界,在原文转换成译文的过程中,语言从一个文化空间进入另一个文化空间...
  •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动态对等在谚语翻译中的体现——Focusing on the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overbs

    顾蓓蓓[1]2008年在《中文菜谱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文中指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饮食感兴趣。这样,有关饮食文化的翻译肩负重责,无疑会在饮食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促进和繁荣中外的交流和友谊。所以,中文菜谱的翻译非常重要。然而,对于这...
  • 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

    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

    杨秋霞[1]2002年在《中英互借词及其翻译》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历史角度来分析英语与汉语的词汇互借现象,通过大量的举例论证借词常用的互译方法,总结了词语借用对语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论文的概括性介绍:陈述中英词汇互借的必然性,研究互借词的目的和意义;列举了近年来有关中英互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