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五代重迭的“调量”研究

    唐五代重迭的“调量”研究

    王静[1]2009年在《AA式程度副词历史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缺乏发达形态变化的汉语,有着丰富的、普遍的重迭形式。重迭式副词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日益开放的系统,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副词系统中关于程度副词的重迭研究也就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本文选择了17个AA式程度副词,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
  •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衡阳方言语法研究

    申莹莹[1]2011年在《衡阳方言副词研究》文中指出副词是汉语中一个很复杂的词类,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争议很大,甚至对其定义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对副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与其他相关词类的区分以及副词内部次类的划分等问题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副词的研究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湖...
  • 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

    苏秋菊[1]2014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情态副词研究》文中认为情态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情态副词的重视不够,研究尚未充分。此外,语法学界在情态副词的一些问题上各执一词,对情态副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不够多。因此本文以情态副词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现代汉语词...
  •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

    王志芳[1]2002年在《名词化现象与英语书面语体正式程度关系之功能解析》文中提出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为隐喻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许多西方语言学家都对该理论给予了极大重视,并把它运用到诸多领域。然而,在中国,对语法隐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对语法隐喻...
  • 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

    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

    李剑锋[1]2002年在《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考察》文中提出本文以邢福义先生的小叁角思路为指导,对现代汉语表述过程中的添加现象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和解释,力图说明这种现象的语法构成、内部语义关系、语用特征及功能与成因。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界定添加现象,概括其基本特征...
  • “X+的+VP”结构考察

    “X+的+VP”结构考察

    徐韶龙[1]2008年在《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当中存在“长城的伟大”、“意思的表达”、“这本书的出版”、“他的笑”一类“NP+的+VP”结构(其中VP为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结构体)。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对“NP的VP”结构的研究,即“NP的VP”的外部整体功能和内部构架,我...
  • 现代汉语自主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自主副词研究

    滕蕾[1]2013年在《描摹性副词的自主与非自主》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描摹性副词(在句法上可以充当动词的准定语,句中位序比较固定,一般只能紧贴中心语,主要是用来对相关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刻画的)为研究对象。将“自主”“非自主”这一对概念应用于描摹性副词的研究,力求为自主描...
  •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比较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比较研究

    娄雅楠[1]2017年在《叁个平面视域下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和“没(有)”是现代汉语中人们用以表达否定的最常用的两个媒介,它们常常能互相替代,但又各有分工。本文以叁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选文中的相关语料,试从句法、语义...
  • 重言式状态词的历时发展及语法化考察

    重言式状态词的历时发展及语法化考察

    王继红[1]2003年在《重言式状态词的语法化考察》文中认为汉语史上,重言式状态词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由开放的词类降格成为封闭的词类,由实词逐渐虚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构词后缀。本文通过对重言式状态词的构词分析与入句考察,描写重言式状态词虚化轨迹,分析重言式状态词的语法化动因,讨论与重言式状态词相关的...
  • 《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

    《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

    张泽宁[1]2004年在《《六祖坛经》中助动词得、须、可、敢、能的使用法》文中认为《六祖坛经》中出现助动词“得”等十个,本文对“得”、“须”、“可”、“敢”、“能”等五个助动词作统计,考察了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情况。胡玉华[2]2001年在《《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吕叔湘先生曾在...
  • 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张丹[1]2011年在《时间副词“一直”、“总是”、“老是”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总是”、“老是”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时间副词,它们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时间副词“一直”、“总是”、“老是”的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综合...
  • 时间副词的研究

    时间副词的研究

    李亚[1]2007年在《敦煌变文中的时间副词》文中研究指明时间副词是副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本文以敦煌变文集中的时间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分类描写敦煌变文集时间副词的基础上,从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的角度把时间副词分为两大类,指出变文中的时间副词在保留上古用法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用法,出现了大量的双音时间副词。...
  • 《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

    《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

    杨璧苑[1]2006年在《四种版本《老乞大》中“待”、“敢”的使用情况的考察》文中认为以李泰洙(2003)的《〈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为对照,试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待”、“敢”的使用情况作初步探讨。夏凤梅[2]2005年在《《老乞大》四种版本词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乞大》是元朝时期朝鲜...
  • “一…就…”格式的实现条件

    “一…就…”格式的实现条件

    王弘宇[1]2001年在《说“一A就C”》文中指出我们注意到,"一……就……"格式的许多实例中,格式前项和后项之间隐含着一个被跨越的中间项。我们仔细考察,发现这部分实例表示的深层意义是"前项未经过通常应有的中间阶段就与后项相接",即:"一A(未经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