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

    赵得功[1]2002年在《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的涵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追溯现代高等教育思想的演变,比较了中外高校的历史和大学理念的转变过程。通过探讨公共领域到公共空间的转型,研究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根源,结合社会学、环境行为学、心理学及其他建筑理论,从公共空间的交往、内容和意义等横断面解析了校园公共空间...
  • 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

    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

    王岩[1]2002年在《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与雕塑作为叁度空间中的立体作品,因它们都适应视觉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密不可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蓬勃兴起,现代建筑也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形式法则而从复古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筑在徘徊与迷惑中重新转向了雕塑,它从现代雕塑...
  •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

    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

    李苏豫[1]2002年在《厦门地域建筑形态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国际化促成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却危及着文化。各地的建筑在雷同、单一的“全球文明”影响下,成为相似的“无国界建筑”,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和“场所精神”无形中被湮没。因此,自觉回归地域逐渐成为建筑界的共识。在各个地域城市,建筑文化的标志应是...
  • 符号思维与建筑设计

    符号思维与建筑设计

    舒波[1]2002年在《符号思维与建筑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建筑工作者都感到建筑理论对于建筑创作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建筑创作理论的研究还很不足。作为建筑师,若没有一个科学的设计观作为主导,就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甚至陷入创作的危机中。因而我们...
  • 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

    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

    熊琳[1]2001年在《中国传统沿水建筑形态初探》文中指出定居是人们对环境和自身存在的表达方式,人类的定居又和水有着密切关系。建筑帮助人们在世界中居住,其意义远远超越避风遮雨的作用,而蕴含丰富的含义。人们将对世界及自身存在及其意义的认识“表达”于具体的建筑、环境形态之中,“砌筑”于具体元素与细节之中...
  • 从岭南园林看中外文化交流

    从岭南园林看中外文化交流

    孟宪军[1]2001年在《从岭南园林看中外文化交流》文中研究表明岭南园林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地区地缘、人缘和社会进步相互交融的产物。它以深厚的中国园林文化为根基,勇于率先吸收国外园林文化要素,表现为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特色,从而在中国叁大园林风格中独树一帜。本文在努力搜收资料和已...
  • 壁画的界定及展望

    壁画的界定及展望

    耿阳苏[1]2007年在《建筑壁画的空间职能与构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建筑空间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此外,还要满足人们一定精神感受的审美要求。建筑功能的不同,建筑空间的大小、高低形状、开敞、封闭的程度也就不同,不同空间形状之间的相互连接会给人以不同的情绪和精神感受。建筑壁画的设计要...
  • 三进式住宅设计研究

    三进式住宅设计研究

    赵明桥[1]2001年在《叁进式住宅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住宅建设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工程任务。住宅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5%,工程量为社会工程总量的50%~60%,住宅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用地紧张的矛盾在城市中尤为突出。...
  • 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

    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

    梁玲玲[1]2001年在《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文中提出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小城镇文物古迹保护是全国历史文物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基础部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小城镇的文物古迹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人类对文物古迹保护认识的历程,阐...
  • 厦门近代城市与建筑初论

    厦门近代城市与建筑初论

    严昕[1]2007年在《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史(1840-1949)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近代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属于城市案例的个案研究课题。本文从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了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发展...
  • 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

    王树声[1]2001年在《绛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馈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本论文以山西绛州古城(即今新绛县城)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
  • 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创造新地域建筑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创造新地域建筑文化

    庄艳[1]2001年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创造新地域建筑文化》文中提出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是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趋势下,除自然资源以外的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更新历史地段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建筑环境与时间、空间及人的关系,得出当前多元建筑...
  •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联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关联

    产斯友[1]2014年在《建筑表皮材料的地域性表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与具体地域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材料于其中所起的作用曾经不言自明:前工业时代材料直接取之自然,建筑与所处地域有着天然的关联性;而工业革命带来了由机械生产的钢、混凝土、玻璃等工业材料,由其建造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因材料的抽象...
  • 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

    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

    杨(炎炎)[1]2001年在《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蜀位于我国西南内陆腹地,历史悠久,春秋时代,既以形成“川东巴国,川西蜀国”的局面。在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下生长出的本土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巴蜀本土文化特色日渐丧失,作为巴蜀文化空间载体的本土建筑也无...
  • 冲突与转化—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途径初探

    冲突与转化—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途径初探

    李蓉蓉[1]1989年在《冲突与转化—传统民居走向现代化途径初探》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乡村建设的飞跃,现代文明从各种渠道进入传统的乡村社会。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对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无不产生影响,原有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化的冲突也愈见激烈,如何通过对传统民居的生成发展...
  • 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

    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

    张国硕[1]2000年在《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夏商时代属中国古代史上的奴隶社会。这个阶段,国家及其都城产生,都城制度逐渐形成。研究发现,夏王朝时期的阳翟(今河南禹州)、斟寻(今河南偃师)、商丘(今河南濮阳)、斟灌(今山东、河南二省交界处)、原(今河南济源)、老丘(今河南开封境)、西河(今河...
  • 百姓家庭装饰市场(企业)再发展的思考

    百姓家庭装饰市场(企业)再发展的思考

    柏杨[1]2000年在《百姓家庭装饰市场(企业)再发展的思考》文中认为北京市百姓家庭装饰市场(公司名称,以下简称“百姓家装市场”)是全国第一家专业家装市场,作为专业家装市场的开创者,有着辉煌的经历,为家装业的正规化、系统化管理作出了很大贡献,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许多规章制度已成为北京市行业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