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部分玉米推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遗传分析

    四川部分玉米推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遗传分析

    高明刚[1]2002年在《四川部分玉米推广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利用农艺经济性状分析、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叁种方法,对四川部分玉米推广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16个农艺经济性状计算15个自交系的欧氏遗传距离,其中各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3...
  •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

    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

    周美岑[1]2016年在《线粒体及其调控基因在糖脂异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线粒体DNA拷贝量减少共同参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线粒体DNA拷贝量减少在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驱动性作用。本研究将从线粒体单基因突变的线粒体糖尿病家系入手,结合2型糖尿病的...
  • 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遗传多样性研究

    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遗传多样性研究

    管毕财[1]2008年在《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保护遗传学和分子亲缘地理学》文中研究说明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HanceM.Cheng)属小檗科(Berberidaceae)八角莲属植物,为我国特有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本研究通过叶绿体DNA(cpDNA)基因间隔区序列变异、扩增片段长...
  •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RT-PCR、克隆及序列分析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RT-PCR、克隆及序列分析

    周生[1]2002年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基因RT-PCR、克隆及序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es,IBV)N基因编码该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是IBV相对稳定和保守的基因,对N基因进行研究...
  • 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

    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

    姚小华[1]2002年在《樟树遗传变异与选择的研究》文中认为针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树种遗传改良基础薄弱、主要阔叶树种良种化程度低、工程造林常绿阔叶树良种缺乏的现状,选择樟树这一种亚热带地区优势的多用途树种为对象开展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阐明樟树的生长、适应性性状等方面的地理变异规律,为樟树的良...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迟松[1]2001年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分子变异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人类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M235T分子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
  • 水稻eui基因改良不育系异交性状的育种应用研究

    水稻eui基因改良不育系异交性状的育种应用研究

    乔保建[1]2007年在《水稻异交相关性状及其对GA_3敏感性的遗传分析》文中认为水稻异交习性直接影响杂种一代制种产量,在某些组合甚至是影响其大面积普及的限制因素。鉴定出异交相关性状有利等位基因,是聚合有利基因改良不育系异交特性的基础。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使用GA_3是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一项关键措...
  • 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

    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

    王辉[1]2001年在《数量性状位点的相对选择效率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在实际连锁分析检测QTL时,试验群体中选择作用是普遍存在的,这会给QTL分析带来偏倚。如何在试验群体中确定选择对性状QTL连锁分析的影响就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在半同胞设计和侧翼标记情况下,探讨...
  • 玉米株型性状基因效应研究

    玉米株型性状基因效应研究

    李玉玲,张长江,杨铁柱,许新芳,刘风英[1]1996年在《玉米株型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世代分析方法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及其与亲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组合的60个性状中分别有10个和2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说明加性基因...
  • 应用分子标记研究四川小麦遗传多样性

    应用分子标记研究四川小麦遗传多样性

    王林海[1]2006年在《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小麦遗传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形态标记对黄淮麦区的13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和表型性状...
  •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

    高捍东[1]1999年在《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板栗品种RAPD标记的标准程序,以及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为板栗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板栗品种鉴别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板栗营养体...
  • 春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早期检测的研究

    春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早期检测的研究

    姜淑梅[1]2000年在《春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早期检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利用RAPD—PCR技术检测春小麦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分别对培养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R_0代和R_2代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旨在探索应用PCR及RAPD—PCR技术对春小麦组织培养过程中愈...
  • 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殊性及抗源筛选研究

    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殊性及抗源筛选研究

    夏长剑[1]2011年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及大豆品种皖豆15抗疫霉根腐病基因作图》文中研究说明大豆是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引起疫霉根腐病是大豆上仅次于大豆孢囊线虫的第二大病害,严重影响世界大豆的生产。在我国,大...
  • 普通油茶重要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遗传变异研究

    普通油茶重要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遗传变异研究

    田朝光[1]2000年在《普通油茶重要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遗传变异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普通油茶7个无性系和他们的杂交一代(7个无性系中,三个做父本,4个做母本,按3×4杂交,得杂交一代12个)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对油茶重要经济性状(树形特征:树高,冠幅等;果实特征:...
  • 甘肃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甘肃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祁学斌[1]2000年在《甘肃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对6个甘肃牦牛、2个普通牛和1个犏牛群体的乳蛋白遗传多样性作了调查,以期探讨甘肃牦牛的群体遗传变异。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到2种α-La基因型(α-LaBB和AB)、6种β-Lg基因型(β-LgAA、AB、AE、...
  •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张美玲[1]2014年在《河南省禽规模化养殖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控》文中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infectiousbronchitis)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IBV易变异、血清型众多及其组织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