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对重金属砷和镉胁迫适应的分子机理初探

    植物对重金属砷和镉胁迫适应的分子机理初探

    何振艳[1]2004年在《植物对重金属砷和镉胁迫适应的分子机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有报道,我国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土壤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诱发癌症和畸胎等。植物...
  • Syntaxin和Munc18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β细胞分泌中的功能研究

    Syntaxin和Munc18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β细胞分泌中的功能研究

    徐平勇[1]2004年在《Syntaxin和Munc18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胰腺β细胞分泌中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胰岛素是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调节机体的血糖稳定、促进细胞代谢、调节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胰岛素储存在致密核心大囊泡中,通过囊泡分泌释放到细胞外。胰岛素的释放需要经过囊泡转运...
  • 透明质酸—胶原共聚水凝胶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框架材料研究

    透明质酸—胶原共聚水凝胶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框架材料研究

    鹿敏[1]2004年在《透明质酸—胶原共聚水凝胶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框架材料研究》文中提出透明质酸(HA),是一种由N—乙酰—D—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构成的二糖单元重复交替连接而形成的线性多糖,它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体的细胞外基质中。其低免疫原性使之成为优良的生物材料,用于组织工程。胶原蛋白是一种...
  • hPER1 bHLH-PAS结构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

    hPER1 bHLH-PAS结构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

    叶珊,汪宇辉,胡丽娟,刘延友,王晓佳[1]2006年在《hper1干扰质粒的构建及hper1功能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构建高效的针对hper1(人类period1基因)的干扰质粒,并对hper1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4个hper1的干扰位点,根据位点序列合成构建4个pTER-hper1干扰质...
  • 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宋书婷[1]2017年在《山羊痘病毒南疆株P32蛋白的表达及KLP2基因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文中认为羊痘是由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CaPV)引起的病毒性中最严重的一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羊痘为必须通报疫情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羊群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均...
  • 人类Numb配体蛋白基因LNX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人类Numb配体蛋白基因LNX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赵炜[1]2002年在《人类Numb配体蛋白基因LNX的克隆和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对称细胞分裂是指1个细胞分裂为2个具有不同发育潜能的细胞,是产生细胞多样性的基本途径。Numb蛋白是神经发育中第一个被发现呈不对称分布的蛋白,是产生不对称细胞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人胎脑cDNA文库中得到一条与...
  • 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改性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改性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马祖伟[1]2003年在《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改性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聚-L-乳酸(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改性及细胞相容性。首先以PLLA平面膜为研究模型,研究了亲水性单体在PLLA表面的接枝聚合、生物大分子在PLLA平面膜表面的化学接枝和涂层、生长因子在PLL...
  • 埃及红海地区盐生植物抗盐结构研究

    埃及红海地区盐生植物抗盐结构研究

    王光野[1]2003年在《埃及红海地区盐生植物抗盐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阐明盐生植物的抗盐结构机理,采用石蜡制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埃及红海地区十种盐生植物的茎和叶进行了结构植物学研究。发现盐生植物为适应盐渍环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抗盐结构特征,根据抗盐结构的功能,可以划分为:1.抗水分胁迫的抗盐结构特...
  • α-1B糖蛋白前体基因的表达调控分析

    α-1B糖蛋白前体基因的表达调控分析

    聂栋[1]2005年在《α1-B糖蛋白前体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与CYP4F2基因的肾脏靶向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αl-B糖蛋白前体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功能鉴定前言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初步完成,对人类功能基因的探索将是我们研究领域中的艰难任务。α1-B糖蛋白于1986年由Ishioka等人首次从人血...
  • 新疆管壳缝目硅藻的初步研究

    新疆管壳缝目硅藻的初步研究

    尤庆敏[1]2006年在《中国新疆硅藻区系分类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位于西北边陲,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气候特征,藻类资源非常丰富,然而藻类区系分类研究却很薄弱。硅藻是一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极为广泛的真核藻类,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监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
  •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

    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

    赵惠萍,卢光秀,王绮如[1]2003年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文中认为目前,诱导胚胎干细胞(ES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主要应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与ES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本课题探讨利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诱导小鼠E5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以消除外源性细胞...
  • 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

    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

    郭敏[1]2003年在《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储粮害虫声测报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声学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相比,害虫的声测报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实用的新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外,通过监测储粮害虫声信号能够实现对储粮害虫侵害程度的量化,但...
  • 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AroG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AroG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胡昌云[1]2003年在《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AroG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在细菌和植物中,由公共途径莽草酸途径以及叁个专一性途径分别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叁种芳香族氨基酸。公共途径第一步反应是公认的限速步骤,由DAHP合成酶的叁种同工酶催化。在大肠杆菌中,aroG...
  • 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的研究

    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的研究

    荆英[1]2003年在《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小黑瓢虫取食替代猎物与自然猎物的比较研究,小黑瓢虫与其猎物作用系统研究,小黑瓢虫与其竞争种—刀角瓢虫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刀角瓢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对烟粉虱捕食作用的研究,同...
  • 酵母盐胁迫应答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酵母盐胁迫应答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付畅[1]2003年在《酵母盐胁迫应答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日益严重的土壤盐渍化使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成为未来环境和农业发展需要迫切优先解决的问题。过去的研究工作在鉴定和分离一些在植物耐盐过程中有潜力的基因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为了了解盐胁迫应答反应的分子基础,分离到关键的耐...
  • 干细胞和胶原蛋白结构性质的AFM研究

    干细胞和胶原蛋白结构性质的AFM研究

    王小燕[1]2003年在《干细胞和胶原蛋白结构性质的AFM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这两种技术对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细胞膜表面进行了观测,同时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通过制作超薄切片对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内部结构进行观测,得到BALB...
  • 胶原蛋白自组装行为以及细胞形态的AFM研究

    胶原蛋白自组装行为以及细胞形态的AFM研究

    赵涛[1]2003年在《胶原蛋白自组装行为以及细胞形态的AFM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原子力显微镜(atomicforcemicroscope,AFM)的成像技术进行了多方面探索;用AFM研究胶原蛋白分子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和自组装行为;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人血红细胞进行AFM成像,观测单个细胞的形态以及细胞...
  • 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生后发育的研究

    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听觉诱发电位生后发育的研究

    尹益勇[1]2011年在《脑发育期甲状腺激素对大鼠听觉诱发电位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模型大鼠和生后1月内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模型大鼠,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快反应(FC-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慢反应(SC-BAEP)和中潜...
  • 河南槭属植物分类研究

    河南槭属植物分类研究

    李家美[1]2003年在《河南槭属植物分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回顾了槭属AcerLinn.植物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前人分类的科学性,初步探讨了槭属植物的分类依据、起源和演化规律及地理分布。作者通过对河南槭属植物的分类研究,确认了本省槭属植物共计20种、1亚种和8个变种,隶属于3亚属12组,增补...
  • DNA与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质的差异

    DNA与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质的差异

    周武[1]2003年在《DNA与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质的差异》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分为实验报告和综述两大部分。实验部分主要是比较了DN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质的差异。首先底物经催化后的吸收峰不同,如:以联苯胺与α-萘酚为底物,DNA催化产物吸收峰在450nm,而过氧化物酶催化产物的吸收峰在501nm。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