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古涛[1]2003年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DCs能有效摄取、加工及递呈抗原,并能刺激未致敏T...
  •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HL-1的生物活性研究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HL-1的生物活性研究

    赵瑞[1]2003年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HL-1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五年存活率仅在30%,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提高其五年存活率。由于深居盆腔,起病隐匿,且易复发,临床发现多属晚期,因此,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残余病灶的及时清除是改善预...
  • 大鼠Mint2 PT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大鼠Mint2 PT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陈雪梅[1]2003年在《大鼠Mint2PTB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病因之一是脑内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的产生和分泌,β来自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
  • 实时荧光PCR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的研究

    实时荧光PCR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 subsp.stewartii)的研究

    漆艳香,朱水芳,赵文军,肖启明,廖晓兰[1]2004年在《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根据细菌16SrDNA序列的特异性,设计出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性点突变特异性探针,并对10种细...
  • 新型chitosan-DNA疫苗诱生CVB3特异粘膜免疫及其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新型chitosan-DNA疫苗诱生CVB3特异粘膜免疫及其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

    叶婷,岳艳,熊思东[1]2012年在《新型靶向粘膜疫苗诱生CVB3特异粘膜免疫及其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B3,CVB3)经粘膜感染机体导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其预防性疫...
  • 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研究

    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研究

    王海燕[1]2009年在《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和树突状细胞对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血管新生和免疫受抑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机制。肿瘤患者体内多存在免疫缺陷或功能受损,肿瘤细胞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逃避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其中树突状细胞(DC)分化异常和对T细胞刺激...
  • 小分子与核酸、蛋白质作用过程的压电传感研究

    小分子与核酸、蛋白质作用过程的压电传感研究

    田露[1]2003年在《小分子与核酸、蛋白质作用过程的压电传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电体声波传感器作为一种有前途的传感装置,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谱广、操作简单和方便适时的优点。本论文将压电传感技术用于生物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就DNA、蛋白质在固-液界面上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它们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方...
  • 有机磷农药的酶免疫化学研究

    有机磷农药的酶免疫化学研究

    韩丽君[1]2003年在《有机磷农药的酶免疫化学研究》文中提出农药小分子的酶免疫化学研究可以是针对单个化合物制备特异性抗体,也可以针对一类化合物制备“簇特异性”抗体从而进行多残留免疫分析。本论文第一部分首次较为系统地针对常用的二甲氧基(硫代)磷酸酯类农药化合物的共性结构进行了多残留酶免疫分析研究,合...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与对虾鳃细胞膜蛋白的分离和结合活性分析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与对虾鳃细胞膜蛋白的分离和结合活性分析

    解飞霞[1]2003年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与对虾鳃细胞膜蛋白的分离和结合活性分析》文中认为使用差速离心、蔗糖垫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的克氏原螯虾中提取WSSV,Bradford法测定病毒浓...
  • 结核杆菌的培养特性及快速检测研究

    结核杆菌的培养特性及快速检测研究

    赵建文[1]2003年在《结核杆菌的培养特性及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压电石英传感器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种类的压电石英晶体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工业生产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等领域,压电生物阻抗传感器检测微生物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而目前...
  • 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齐锦[1]2003年在《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是位于MHC-Ⅰ类区域的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多态性。该基因可在多种上皮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并可被Vδ1γδT细胞所识别。本论文旨在研究固相化的重组MICA分子(rMICA...
  •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殷宇明,李艳,刘冬梅[1]2003年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p15基因位于染色体9p2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产物p15蛋白特异地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6(CDK46),使细胞不能通过G1期和S期间的监测点,从而停留在G1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高频率...
  • 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研究

    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研究

    付凌雨[1]2002年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前言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具有发病急、发病后死亡率高等特点。其病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体重、职业、饮食、遗传等。自从1988年Saikku等人报道了首篇关于肺炎衣原体与冠心病的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理模型构建及针刺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理模型构建及针刺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王爱成[1]2002年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中医病理模型构建及针刺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脂代谢紊乱不仅可能影响中风病的中医病理基础,而且可能参与针刺治疗的作用机理,影响针刺治疗的预后。以上述两种观点为切入点,我们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脂血症(以下...
  • 中药材及其复方DNA遗传标记鉴定方法研究

    中药材及其复方DNA遗传标记鉴定方法研究

    王晶娟[1]2002年在《中药材及其复方DNA遗传标记鉴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DNA遗传标记鉴定方法是在中药四大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鉴定法。本文围绕5种节肢动物及其复方小儿抽风散的DNA遗传标记鉴定,主要进行了5个有关方面的研究,即:商品药材总DNA的提取;5...
  • 抗人精浆蛋白单抗Fab段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抗人精浆蛋白单抗Fab段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杨洁[1]2002年在《抗人精浆蛋白单抗Fab段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已成为男性群体的一大危害。由于一部分患者不能手术切除,而放疗、激素治疗及化疗缺乏特异性,因而毒性大,应用受限,迄今尚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987年提出的抗体...
  • 旋毛虫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旋毛虫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王峰[1]2002年在《旋毛虫5日龄成虫期特异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文中研究指明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可感染人及150多种动物,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有多起人体感染的暴发流行。河南省为我国旋毛虫病高发区之一,仅郑州市已发生7次暴发流行,发病400多人。若不及时诊断...
  • 心率校正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心率校正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张正洪[1]2002年在《心率校正ST段改变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心率校正ST段改变的两指标ST/HR斜率和ST/HR滞后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其中主要研究ST/HR斜率。方法应用ST/HR斜率和ST/HR滞后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确定38例患者为病例组,探讨ST/HR...
  •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hnRNP A2)与抗hnRNP A2/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与临床诊断中的研究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hnRNP A2)与抗hnRNP A2/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与临床诊断中的研究

    王国锋[1]2007年在《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Ⅰ(hnRNPA2、Ⅰ)和趋化因子受体3(CXCR3)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hnRNP)是mRNA加工成熟过程中重要的核酸结合蛋白,也是风湿性疾病中免疫应答的靶抗原。抗hnRNP抗体具有疾病特异...
  • 重组抗体/granzyme 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

    重组抗体/granzyme 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

    赵晶[1]2002年在《重组抗体/granzymeB分子对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的研究》文中认为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诱导细胞死亡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手段,必须解决诱导方法的特异、高效、持续、低毒副作用等问题。granzymeB(粒酶B,GrB)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