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双语社会分析

    广西双语社会分析

    王里平[1]2004年在《广西双语社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广西人有约80%是双语或多语者,因此广西的语言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双语、多语社会。双语问题不仅是个语言应用问题,还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全国语言文字调查基础上,对广西的双语社会进行了研究,概述了广西双语社会的基本面...
  •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假说的研究

    包胤杰[1]2017年在《基于Swain输出假说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的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地深入,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也高,国民与外国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的工具,在日常交流中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小学作为英语教学的启蒙...
  • 《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

    《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

    杨霞[1]2004年在《《四声篇海》引《龙龛手镜》研究(部分)》文中研究表明《四声篇海》是韩孝彦、韩道昭父子依《玉篇》编纂而成的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一部大型字书,收单字54595个。该书所收单字源于前出八种字书,主要依据《玉篇》,此外还包括《龙龛手镜》、《奚韵》、《类篇》、《余文》、《川篇》、《对韵音...
  • “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

    “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

    芦丽婷[1]2014年在《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拒绝”,无论是发生在日常交际、职业交往、商务谈判还是政治协商中,都是一种需要言者谨慎处理、听者敏感释话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而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同一场景中,汉语使用者和英文使用者在实施拒绝和解译拒绝等方面会存在许多差异。...
  •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

    法小鹰,辛敏嘉[1]2011年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文中研究指明文化负迁移现象一直是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一项针对中国高校学生和在华外资或合资企业中方员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情况,指出文化负迁移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可以...
  • 《水浒全传》被动句研究

    《水浒全传》被动句研究

    吕思洁[1]2007年在《《水浒全传》“被”字句及“被”字结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现代汉语叁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前人有关“被”字句的研究成果,对长篇白话小说《水浒全传》的“被”字句、“吃”字句、“蒙”字句等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汉语“被”字句的全貌,更加明确了《水浒全传...
  • 《国语》单音节同义词考

    《国语》单音节同义词考

    李婷[1]2004年在《《国语》单音节同义词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古汉语同义词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专书同义词研究更是代表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成为整理古汉语同义词发展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工作。具有“春秋外传”之称的《国语》,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古史...
  • 经济新闻写作的多维视角研究

    经济新闻写作的多维视角研究

    金仲[1]2004年在《经济新闻写作的多维视角研究》文中指出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经济新闻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今天的新闻界,无论是综合性的经济报道,还是专业性的财经新闻,仍然有很多得不到读者的广泛青睐。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经济新闻写作的特点...
  • 小学语文教材词汇构成及常用词使用状况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词汇构成及常用词使用状况研究

    宋岑怡[1]2014年在《对外汉语教材词汇与小学语文教材词汇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同属于针对零起点汉语学习者的教学。二者在具体的学习教育方式上有何区别呢?本文从词汇方面入手,运用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对两种汉语教材进行详尽地对比考察。在原有的研究方向上不偏移...
  • “那么”的认知语用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那么”的认知语用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贺文丽[1]2004年在《“那么”的认知语用分析及其教学启示》文中指出“那么”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抽象,用法复杂,既是汉语本体研究的一个弱项,又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对“那么”进行了认知语用方面的细致研究,并在以下叁方面提出我们的看法:论证“那么”一词就是语...
  •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

    王小溪[1]2004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词“往”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词“往”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是一个甲级词。围绕“往”,留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可以说“飞往北京”,但却不能说“扔往地上”,“朝他走去”为什么不能换为“往他走去”,“飞向光明”为何不能说成“飞往光...
  • 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探析

    翻译理论的发展及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探析

    刘剑[1]2014年在《超文本语境下的翻译形态变化研究》文中认为超文本指包含两种以上的符号系统并由超链接连接各符号元素的多线性电子文本。对于翻译活动而言,一方面,由无数超文本(网页)构成的互联网构成了译者新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现阶段,以超文本作为工作对象的“本地化”已经成为全球语言服务的主流,人类...
  •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

    张琪[1]2014年在《现代汉语重迭式频率副词研究》文中认为文章以现代汉语重迭式频率副词为研究对象,以大量语料为事实依据,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层面对现代汉语重迭式频率副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历时考察,对汉语重迭式频率副词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分析,运用认知语言学、类型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汉语重迭式频...
  • 昌吉回民中学双语教学个案研究

    昌吉回民中学双语教学个案研究

    贾静芳[1]2004年在《昌吉回民中学双语教学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回民中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地调查和分析,运用教学评价的手段,从教育生态学、教育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从回民中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到教师的各项素质、学生掌握双语情况等不同层面,对教师、学生、教材、课程设置等具体对象进...
  • 维汉大学生的称赞回应策略:对比分析

    维汉大学生的称赞回应策略:对比分析

    孙咏梅[1]2004年在《维汉大学生的称赞回应策略: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篇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维汉学生称赞回应中的语用迁移现象来验证Giao的“语用与话语标记假说”(2002)。对称赞回应中的语用迁移现象做过研究的学者并不是很多,但即使在这有限的学者之中,也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声称当来自一种文化的学...
  • 鲁西南村名及其区域分布分析

    鲁西南村名及其区域分布分析

    陈岩[1]2004年在《鲁西南村名及其区域分布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及地名区域研究的角度对鲁西南村名的语言结构、命名类型进行分析,并利用数据统计归纳出鲁西南村名的区域类型分布特点,最后总结和阐释与村名相关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并对两者关系作一综述。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言。本部分描写了...
  • 当代汉语文本言语特征系统提取研究

    当代汉语文本言语特征系统提取研究

    刘座箐[1]2004年在《当代汉语文本言语特征系统提取研究》文中认为“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创新人才评价与选拔系统”(简称“网络评价系统”)项目由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办,目的是探索更加科学的考生评价测试模式。为提高“网络评价”的效度与信度,该项目专门开发了“网上风格识别系统”,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系统测试学...
  • “什么是X”与“X是什么”汉英语言中的对比分析

    “什么是X”与“X是什么”汉英语言中的对比分析

    王思敏[1]2004年在《“什么是X”与“X是什么”汉英语言中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汉语的“什么”用在句中表示疑问时,其英语里的对应形式是“What”,两词都具有指别兼称代的功能,在句中可指代未知而欲知的信息,例如:“什么是X?”跟“WhatisX?”,两者都属于疑问代词,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
  • 从20世纪30年代看梁实秋的翻译观翻译观 - 从哈姆雷特的翻译中选择实例

    从20世纪30年代看梁实秋的翻译观翻译观 - 从哈姆雷特的翻译中选择实例

    李艳霞[1]2006年在《从目的论看梁实秋和鲁迅翻译观的异同》文中提出文章从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来研究鲁迅和梁实秋翻译观的异同,从他们的翻译目的来探讨这些不同点和相同点产生的原因,打破了传统观点中两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判断和过去由于阶级原因而对两人的翻译评价呈一面倒的状况。周晔[2]2008年...
  • 状态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状态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王文格[1]2009年在《现代汉语形谓句优先序列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详细论证,确定了现代汉语小句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对形谓句重新定义,扩大了形谓句的外延,这是本研究的基点。然后,在大规模语料当中切分出每一个小句,分层级排出现代汉语句型句式的优先序列,确定形谓句在其中的位置。然后,排出形谓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