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孙小庆[1]2001年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MMP_2,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MMP-2及其抑制剂TIMP-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 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中bFGF及其受体表达及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中bFGF及其受体表达及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杜建新[1]2001年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中bFGF及其受体表达及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bF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临床随访等方法,观察100例乳腺癌及9例正常乳腺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 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

    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

    江月萍[1]2001年在《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chainreactionandres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nalysis)方法对36例慢性胃炎及45...
  •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的研究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的研究

    邹国荣,张卫华,徐中生[1]2001年在《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count,MVC),以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及P53与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及P53与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

    应作霖[1]2001年在《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及P53与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发现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与端粒酶活化有关,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P53基因突变可促使肿瘤的发生,而且...
  • 内、外照射诱导DNA链断裂与修复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内、外照射诱导DNA链断裂与修复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张军宁[1]2001年在《内、外照射诱导DNA链断裂与修复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目前在临床上仍存在肿瘤放射抗拒性与正常组织晚发性反应两方面的问题。当今辐射诱导的DNA链断裂与修复和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的研究提供了利用分子途径调节放射反应的可能性,已成为...
  • 肺癌介入治疗的图象处理和模拟实验研究

    肺癌介入治疗的图象处理和模拟实验研究

    袁华[1]2001年在《肺癌介入治疗的图象处理和模拟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肺癌介入治疗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作者采用的解决方法。介入治疗是现代医学的学科前沿。肺癌介入治疗以其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无手术指征的肺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肺癌介入治疗毕竟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技...
  • 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

    成峰,王学浩,钱建民,张峰,李相成[1]2003年在《E钙粘蛋白、syndecan-1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侵袭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与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47例肝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与syn...
  • 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侯俊民[1]2001年在《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生长的影响;(2)研究紫杉醇能否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3)通过测定bcl-2、p53、p21~(WAF1/CIP1)在紫杉醇处理前...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

    赛力克·对山拜[1]2001年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文中指出【目的】:结合临床特点,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患者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MRI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发现。【方法】:30例均行术前CT检查,25例...
  •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

    曹先东[1]2001年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间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VEGF、MVD、PCNA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VEGF、PCNA的表达及其与MVD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胃癌作为实验组,同时以2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作为对...
  • 乙酰胆碱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乙酰胆碱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迟素敏[1]2001年在《乙酰胆碱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垂体腺瘤是临床内分泌和神经外科中的常见病变,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5%,虽然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有叁分之一为侵袭性,更有一少部分可能转变为恶性。虽然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基本认为,垂体腺瘤的...
  • 锑剂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锑剂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于文强,孙秉中,柴玉波,赵忠良,刘雪松[1]2003年在《不同锑剂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凋亡诱导作用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不同锑剂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的比较,力求找到有效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锑剂药物.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判定...
  • 外套细胞淋巴瘤bcl-1/IgH基因重排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

    外套细胞淋巴瘤bcl-1/IgH基因重排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

    孙文佶[1]2001年在《外套细胞淋巴瘤bcl-1/IgH基因重排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CellLymphoma,MCL)是起源于初级滤泡或次级滤泡外套带区未成熟CD5~+B细胞亚群的一类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免疫表型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改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人们...
  • 肿瘤特异性增殖型腺病毒携带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肿瘤特异性增殖型腺病毒携带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刘连杰[1]2001年在《肿瘤特异性增殖型腺病毒携带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近十年来肿瘤基因治疗在实验动物中取得巨大进展,但其临床研究进展仍十分缓慢,其主要障碍是传统的基因治疗方案采用非增殖病毒或物理化学方法,这种方案基因转染率低、表达量低,对肿瘤细胞不能靶向治疗,...
  •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胡薇[1]2006年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胸苷激酶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癌症是一种死亡率极高,发病率逐年递增的疾病。由于传统化疗、放疗、手术疗法的效果仍不够理想而且副作用较大,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人的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telomerasecatalyt...
  • 大肠癌相关基因ST13/SNC6表达的蛋白质研究

    大肠癌相关基因ST13/SNC6表达的蛋白质研究

    邵吉民[1]2001年在《大肠癌相关基因ST13/SNC6表达的蛋白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现已明确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因子突变等的一系列积累,形成了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但仍不能完全解释大肠从正常上皮到癌转移的整个过程中的所...
  • 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基因反义表达重组载体转染人肺腺癌细胞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基因反义表达重组载体转染人肺腺癌细胞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张桂芝[1]2001年在《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基因反义表达重组载体转染人肺腺癌细胞及其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肿瘤细胞糖酵解酶系的增强以及同工酶谱的改变,而且肿瘤细胞生长在一种相对缺氧的环境,因此它们常常通过糖酵解产生ATP。糖酵解过程中必然产生乳酸,如果要维持细胞内的糖酵解状态,乳酸必...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曾志荣,胡品津,林汉良,陈湖,陈为[1]2000年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形成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Hp感染的Wistar大鼠模型进行实验性胃癌研究,观察Hp感染是否增加腺胃粘膜对致癌剂的敏感性,促进肿瘤形成。方法:2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
  • 胃癌细胞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信号转导途径和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

    胃癌细胞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信号转导途径和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

    韩英[1]2001年在《胃癌细胞耐药相关分子的表达、信号转导途径和离子通道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肿瘤的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大难关。目前已发现多种多药耐药相关分子,如Pgp、MRP、LRP、BCRP、GSH/GSH、Topo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或抗凋亡蛋白等,但这些还远不能圆满解释肿瘤多药耐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