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血病相关BCR-ABL基因的序列分析

    白血病相关BCR-ABL基因的序列分析

    冯琦,孙秉中,赵永同,孙凯,颜真[1]1999年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异性单、双及叁单位核酶载体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拟针对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bcrabl融合基因,构建特异性的系列核酶载体。为此,我们针对bcrabl融合位点设计、合成了3个相邻的锤头状核酶。通过基因重组将3个...
  • 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中的作用

    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中的作用

    赵江安[1]2001年在《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及凋亡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标本中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凋亡及DNA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并对AgNOR染色颗粒进行计数,旨在探讨这些因素在PA恶变和复发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研究和预...
  • 善宁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善宁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许戈良,易述红,徐荣楠[1]2001年在《善宁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种植性肝癌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为研究对象,将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A组行单纯右肝叶肿瘤种植,...
  • 胃癌诊断方法的综合评价及遗传性胃癌的特征分析

    胃癌诊断方法的综合评价及遗传性胃癌的特征分析

    宫卫东[1]2001年在《胃癌诊断方法的综合评价及遗传性胃癌的特征分析》文中指出胃癌(GastricCancer,G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了。我国是GC高发国家。GC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同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花费。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应用一定的检查...
  •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研制胃癌MG7-Ag模拟表位口服DNA疫苗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研制胃癌MG7-Ag模拟表位口服DNA疫苗

    郭长存[1]2001年在《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研制胃癌MG7-Ag模拟表位口服DNA疫苗》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我国胃癌死亡率居各类癌症之首,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胃癌常规疗法效果不佳,而且由于缺乏胃癌特异性抗原,尚未研制出一种有效的疫苗用于胃癌免疫治疗。胃癌MG_7-Ag是我所发现的...
  • TM4SF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TM4SF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张卫国[1]2001年在《TM4SF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引言】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是肝癌基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迄今为止对于肝癌侵袭转移机制尚知之甚少。TM4SF(transmembrane4superfamily...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基因表达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朱明月[1]2015年在《番木瓜种子提取物异硫氰酸苄酯对肝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提出异硫氰酸苄酯(Benzylisothiocyanate,BITC)是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Isothiocyanates,ITCs)的一种,在番木瓜种子中含量丰富,能够诱导包括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7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73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杨波[1]2010年在《p73和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p73、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p73和BRCA1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PV-9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11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65例癌旁组...
  • 肺癌中Glutl过度表达和FDG摄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肺癌中Glutl过度表达和FDG摄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汪涛[1]2001年在《肺癌中Glutl过度表达和FDG摄取相关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Glutl在人类肺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情况及其与FDG摄取的关系。方法:82例肺癌病人行全身或肺部PET检查。PET检查后1-47天内取得肿瘤病理标本。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其中的67例(23例鳞癌;...
  •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FNα基因转移协同ATRA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FNα基因转移协同ATRA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朱晓霞,糜漫天,张乾勇,韦娜[1]2001年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FNα基因转移协同ATRA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视黄酸(retinoicacid,RA)是维生素A的活性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亲脂性因此能扩散进入细胞内,通过激活其特异的核受体,调节一些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关系的研究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关系的研究

    吉亚卜[1]2001年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头颈肿瘤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头颈恶性肿瘤、15例头颈良性肿瘤、16例头颈部无瘤组织石蜡...
  •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CD44v6、E-cadher in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临床与病理研究

    王德勇[1]2013年在《P-Akt和P-mTO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proteinkinaswB)P-Akt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Phosphorylatedmammaliantarget...
  •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和Fas/Apo-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和Fas/Apo-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闫克敏,孙佳,王娇娇,聂勇战,肖海娟[1]2019年在《PDX模型在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人源异种移植模型(patient-derivedxenograft,PDX)在反应肿瘤异质性及保留原代肿瘤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研究中应用广泛,涉...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凌云峰[1]2001年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文中指出目的:探讨TGFβ1、TGFβRⅠ和TGFβRⅡ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HBV感染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6例HCC和42例HCC癌旁肝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
  • 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

    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

    冯海峰[1]2001年在《弥漫性大细胞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PTEN基因突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DLBCL中PTEN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PTEN基因是否在DLBCL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比较在DLBCL中PTEN基因与同为肿瘤抑制基因的p53基因在基因突变和蛋白...
  •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尹东,王海江,桂霞,王琦叁[1]2004年在《血清层粘连蛋白在大肠癌中的检测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前术后含量的变化,了解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意义,并通过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42(CA242)比较,...
  • 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变化及意义

    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变化及意义

    周晋华,张安成[1]2003年在《流式细胞术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免疫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肺癌及肺部一般炎症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5例原发性肺癌、38例肺部一般炎症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CD16+56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
  • 超声引导超抗原瘤区注射协同微波治疗肝癌后局部免疫应答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超抗原瘤区注射协同微波治疗肝癌后局部免疫应答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牟培源[1]2001年在《超声引导超抗原瘤区注射协同微波治疗肝癌后局部免疫应答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目前,普遍认为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是肿瘤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抗肿瘤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因此,如何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以杀灭肿瘤细胞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为此,我们选择了超抗原(SA...
  • 大肠癌血管生成及p53基因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

    大肠癌血管生成及p53基因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

    钟世顺[1]2001年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及p53基因对其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大量研究证明,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在生长以及转移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必须形成功能性血管系统来供应其生长所需的氧和营养物质。近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血管形成因子与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如血管内皮生...
  • 雌、孕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雌、孕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高琨[1]2001年在《雌、孕激素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孕酮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雌、孕激素作用后卵巢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以及TGF-α表达的变化。方法1采用MTT比色法、细胞记数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卵巢癌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