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

    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

    郭爱林[1]2001年在《肝癌抗原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抗原肽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及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发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中国,每年有14万人死于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8.8%,仅次于胃癌,居第2位。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3%,在...
  •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大鼠肝癌促癌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大鼠肝癌促癌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龙冬梅[1]2001年在《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在大鼠肝癌促癌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化学致癌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涉及基因表达、细胞生理和生化的多种变化,通常分为启动、促进和进展叁个阶段。化学致癌物一般分为两大类: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很多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肿瘤促进剂(促癌物...
  • Fhit基因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作用机制

    Fhit基因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作用机制

    李立[1]2001年在《Fhit基因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肺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肺癌组织3号染色体短臂的片段缺失是肺支气管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Fhit基因定位于3p14.2,它的异常改变常见于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
  • 反义bcl-2或反义survivin m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MC、SH-SY5Y生长和凋亡的作用

    反义bcl-2或反义survivin mRNA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MC、SH-SY5Y生长和凋亡的作用

    关健,陈杰,罗玉凤,高洁[1]2002年在《反义bcl-2和反义survivin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MC细胞生长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反义bcl2和反义survivin(svv)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SKNMC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采用定向克隆构建在真核细胞中能...
  • 卵巢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卵巢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康玉[1]2006年在《可控性树突状细胞活疫苗诱导抗卵巢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肿瘤活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效应远强于死疫苗,但目前尚未能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其进入体内后的致瘤性问题。本研究将自杀基因系统引入肿瘤活疫苗,籍此来控制活疫苗在体内的活性,以期研究开发一种高效而且安全...
  • 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帕侬赛(PHAKAN,Phanomsay)[1]2001年在《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检测一种新的肝癌相关抗原——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组织表达的特异性程度。方法:取原发性肝癌的癌组织,以...
  • 溃疡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有关基因改变

    溃疡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的有关基因改变

    刘雁[1]2016年在《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在结直肠癌中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意义》文中认为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叁位,死亡率居世界癌症相关疾病的第四位。尽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目前趋于稳定,在西方国家甚至有所下降,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预期将随溃疡性结肠...
  •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确定的卵巢癌抗原表位的分析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确定的卵巢癌抗原表位的分析

    肖炳燚[1]2001年在《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确定的卵巢癌抗原表位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立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应用单克隆抗体相继发现了多种卵巢癌肿瘤标志。本室于1999年构建的永生化卵巢癌细胞DNA转染体细胞AT_4所分泌的人源性抗卵巢癌单克隆抗体(HMcA...
  • PD-ECGF、VEGF、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PD-ECGF、VEGF、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高社全,霍韶军,董海燕,张振江[1]2009年在《金属硫蛋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不同病理分级及其初发、复发癌与金属硫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对72例膀胱癌标本及9例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金属硫蛋白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金属硫蛋白在膀胱癌G1、...
  •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1(hERR1)与乳腺癌关系的初步实验研究

    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1(hERR1)与乳腺癌关系的初步实验研究

    陈健,陈敏,周长保,陈彬,李渝萍[1]2001年在《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1(hERR1)与乳腺癌关系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是妇女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1(hERR1)是核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它是...
  • 工频磁场对星形胶质细胞GJIC的影响

    工频磁场对星形胶质细胞GJIC的影响

    李秀珍,章锁江,竺可青,张欣,鲁德强[1]2003年在《工频磁场对星形胶质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工频磁场(PFMF)是否有促癌或协同促癌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光漂白后再恢复法观察漂白细胞荧光强度的恢复以判断经间隙连接的细胞间通讯,以相对荧光强度恢复速率(CFIRR)作为对细胞间隙连...
  • 鼻咽癌鼠移植瘤建立及鼻咽癌病人免疫状况研究

    鼻咽癌鼠移植瘤建立及鼻咽癌病人免疫状况研究

    陈志坚[1]2001年在《鼻咽癌鼠移植瘤建立及鼻咽癌病人免疫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行EB病毒特异性免疫和鼻咽癌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首先建立叁个人鼻咽癌鼠移植瘤及相应的体外培养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及模型,并了解其相应特性,同时了解鼻咽癌病人基础免疫状况及针对EBV特异性免疫状况,为研究提供基础。第...
  • 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选择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选择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朱忠政[1]2001年在《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胸苷激酶基因转移系统选择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肿瘤直径在1-2mm以下时,可通过组织液弥散作用获取营养,继续生长则必须依靠新生血管供给营养。因此,血管生成是恶性实体瘤赖以生长的关键步骤,也是肿瘤细胞通过血液转移的重要路径。...
  • p38MAPK的信号转导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生长周期调控的初步研究

    p38MAPK的信号转导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生长周期调控的初步研究

    章必成[1]2001年在《p38MAPK的信号转导对大鼠胶质瘤细胞C6生长周期调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级联是信号从细胞外转导到细胞核内的重要传递者。细胞运用这一级联激活细胞内分子,参与信号转导,从而参加和影响多种生理病理过程。p38MAPK为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MAP...
  • 人脑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检测及意义

    人脑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检测及意义

    吴小军[1]2008年在《Nogo-B在人胶质瘤组织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差异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颅内绝大多数肿瘤都起源于星型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许旺氏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它们是神经元的支持细胞,这些肿瘤中以星型细胞瘤最为常见,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40%以上。WHO按组织病理学将星型细胞瘤分为4级:Ⅰ级和...
  • 膀胱癌相关NMPs分析及其与EGFR基因相互关系的研究

    膀胱癌相关NMPs分析及其与EGFR基因相互关系的研究

    熊术道[1]2001年在《膀胱癌相关NMPs分析及其与EGFR基因相互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核基质(nuclearmatrixNM)是指间期细胞核经非离子去污剂、高盐抽提及核酸酶消化所得到的动态纤维蛋白网状体系。结构上主要包括核孔复合体、核衬层、残余核仁及内纤维颗粒。研究表明,核基质蛋白(...
  • 高转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高转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娄楠[1]2010年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中高侵袭及类肿瘤干细胞亚系的建立》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为对象,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单克隆细胞株的培养,成功建立MG63骨肉瘤单克隆细胞株20余个。根据细胞形成的克隆形态,选取其中的完全克隆进行ALP、OCN、OPN...
  • 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吴维光[1]2001年在《紫杉醇对淋巴细胞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作用,影响患者预后。国内外关于化疗药物对免疫功能影响结果报道不一,有学者认为抑制免疫功能,有学者认为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还有学者认为化疗对免...
  • β-G前体药对β-G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

    β-G前体药对β-G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

    戴辉[1]2001年在《β-G前体药对β-G基因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文中研究指明胆管细胞癌目前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但疗效均不够理想。且许多患者的死亡原因并不是肿瘤复发转移,而是胆道梗阻。因此提高局部肿瘤治疗的效率...
  •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华海应[1]2007年在《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①探讨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②研究WT1基因与CD34在AL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①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92例初治AL(M_03例,M_113例,M_223例,M_35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