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P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杨怀安[1]2002年在《KTP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与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激光技术和喉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支撑喉镜下的激光声带切除术以其治疗时间短,切除病变组织准确,恢复快等优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KTP激光是继CO_2激光之后近年来开发出的高新技术,为绿色可见型激光,具...
![喉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
雷磊[1]2002年在《喉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文中提出喉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在我国,喉癌约占全身肿瘤的2%,占头颈部肿瘤的11—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和化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有效治疗喉癌的的新方法。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叁室构建的携...
![超声检查对胃癌诊断价值]()
丁兆艳,王正滨,刘荣桂,徐芳,臧爱华[1]2012年在《实时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对胃癌诊断及其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2009年5月经腹超声检查的胃癌病人40例,采用GELOGIQ9叁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3.5~5.5MHz。病人检查...
![喉癌组织中FHIT、PTEN、C-myc基因异常表达的研究]()
赵锐,周米露,刘海,程钰,朱鑫[1]2018年在《膜联蛋白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文中提出目的分别观察膜联蛋白A5(ANXA5)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l47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ANX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
![大肠癌VEGF、P15、nm23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
李铁军[1]2002年在《大肠癌VEGF、P15、nm23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生李铁军导师张才全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VEGF、nm23、P15的表达和MVD,探讨VEGF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以45例大肠癌标本和11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VEGF表达进...
![MRI在进展期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潘海丰[1]2013年在《3.0T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对比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3.0TMRI和MSCT两种影像的检查对胃癌检出率准确率和显示情况对比,旨在探讨3.0TMRI和MSCT结合病理结果比较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判断水平...
![癌基因MDM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
刘壮[1]2002年在《癌基因MDM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患者癌基因MDM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NH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儿童NHL患者MDM2、p53的表达提供...
![晚期前列腺癌中的雄激素受体突变体的功能改变及差异]()
陈光椿[1]2002年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雄激素受体突变体的功能改变及差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列腺癌(PC)是雄激素依赖的肿瘤,雄激素可促进PC的增殖,而内分泌治疗即去势和应用雄激素拮抗剂可抑制肿瘤生长并诱导癌细胞凋亡,因此,该疗法一直是PC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早已发现,一部分患者...
![KAI1基因及其蛋白在体内外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纪元[1]2002年在《KAI1基因及其蛋白在体内外与肿瘤转移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KAI1基因是近年来最新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995年由DongJ.T.在Science首先报道后,KAI1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已经在不同转移潜能的肿瘤和癌细胞中得到证实。但是到目前为止,KAI1表达的调控...
![胃癌细胞蛋白转运和细胞凋亡诱导的相关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刘苏[1]2002年在《胃癌细胞蛋白转运和细胞凋亡诱导的相关性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文中研究指明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是一族结构相似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基因表达、膜转运和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了至少11...
![PTEN、cyclin E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步楠,王瑞,孙理婷[1]2016年在《真核细胞起始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对胃癌患者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检测eIF4E及VEGF的表...
![局部残存与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赵水喜[1]2002年在《局部残存与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文中认为一、前言鼻咽腔位置深在,狭小隐蔽,为许多放射敏感的关键器官所包绕。鼻咽癌(NPC)起源于粘膜、粘膜下,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往往直接浸润颅底、海绵窦,压迫颅神经,扩展至咽旁间隙。鼻咽癌具有不同于其他头颈部鳞癌的特点,对放射治疗...
![6p21.3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
黄华[1]2002年在《6p21.3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文中研究指明鼻咽癌的种族性、地域和家族聚集特征提示其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与NPC明确相关的基因。有研究表明:6p21.3HLAI类和Ⅲ类基因序列之间可能存在NPC易感基因。然而,NPCLOH与CGH调查均未发...
![1. 食管癌表达上调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MLRQ亚基的研究和临床意义 2. 食管癌表达上调SLP-2基因反义载体的构建和功能研究]()
王涛[1]2002年在《1.食管癌表达上调基因NADH氧化还原酶MLRQ亚基的研究和临床意义2.食管癌表达上调SLP-2基因反义载体的构建和功能研究》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肿瘤发生和发展是一种进行性的多基因紊乱疾病,比单基因遗传病要复杂的多,是诸多基因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涉及许...
![人胃腺癌相关基因谱研究]()
杨少波[1]2002年在《人胃腺癌相关基因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我国胃癌发生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但其死亡率居各类恶性肿瘤之首。胃癌的病因不明确,尽管人们近年来关于胃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方面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但仍不清楚胃癌多阶段癌变过程的分子机理。全面了解胃癌癌变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变...
![应用PCR-SSC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P~(16)基因突变]()
潘福娟,宋晓凯,崔大祥,王彩芹,郑奇[1]1999年在《应用PCR-SSCP-EB染色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P16基因突变》文中指出16基因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抑癌基因,已在人类许多肿瘤中检测出P16基因突变。我们应用PCRSSCPEB染色技术,从石蜡包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切片中检测P16基因第二外...
![PKC-α及PKC-ε在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李军[1]2002年在《PKC-α及PKC-ε在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肾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极为多变,发病机制以及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至今不明。PKC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内的蛋白激酶,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
![蒙特卡罗方法在组织间近距离肿瘤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王仲奇[1]2002年在《蒙特卡罗方法在组织间近距离肿瘤治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组织间近距离肿瘤治疗以及“种子源”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蒙特卡罗方法对其中关键问题——剂量场计算的应用。利用本文研究成果所形成的“组织间近距离叁维立体定向肿瘤治疗计划设计系统”,对于推广“种...
![喉癌侵袭、转移与Ⅳ型胶原、胶原酶及TIMP-1的相关性研究]()
曹晓林[1]2002年在《喉癌侵袭、转移与Ⅳ型胶原、胶原酶及TIMP-1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内在特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患者病死的重要原因。Ⅳ型胶原是ECM的有形结构—基底膜(b...
![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及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
祝勇[1]2002年在《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及免疫组化的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项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与肝细胞肝癌的血管形成、生长和转移诸方面的关系。[方法]36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VEGF在肿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