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游泳馆池水污染引起咽结膜热暴发的调查报告论文_滕东蓉,任洪元

    一起游泳馆池水污染引起咽结膜热暴发的调查报告论文_滕东蓉,任洪元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1230)【摘要】目的:调查传播来源与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根据暴发疫情调查步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游泳馆卫生学调...
  • 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护理分析吴丹凤论文_吴丹凤

    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护理分析吴丹凤论文_吴丹凤

    吴丹凤岳阳楼区妇幼保健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的52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
  • 持续性改进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詹小平

    持续性改进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詹小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呼吸二区423000)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改进在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院于2017年07月--201...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头颈肿瘤的护理体会论文_陶静,蒋坤玲,刘丹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头颈肿瘤的护理体会论文_陶静,蒋坤玲,刘丹

    陶静蒋坤玲刘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综合病房四川成都610041)【摘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P53基因指导合称P5...
  • 内质网驻留蛋白GRP78介导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及内皮素-1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研究

    内质网驻留蛋白GRP78介导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及内皮素-1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研究

    潘燕霞[1]2004年在《内质网驻留蛋白GRP78介导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及内皮素-1预处理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预处理、缺血预处理、低氧预处理以及药物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已在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上得到证实,内源性保护蛋白如热休克蛋白70(70-kDheatsh...
  •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靶向性转染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靶向性转染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张裕东[1]2004年在《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靶向性转染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了基因治疗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治疗作用,但基因治疗的现状仍停留于由动物实验向临床应用的过渡阶段,影响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基因治疗在载体的安全性、基因治疗的方法以及基因转...
  • 病毒肿瘤靶向治疗应用性研究

    病毒肿瘤靶向治疗应用性研究

    陆巍[1]2004年在《病毒肿瘤靶向治疗应用性研究》文中提出病毒靶向肿瘤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肿瘤生物治疗中较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腺病毒由于具有:低致病性,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可感染细胞谱广,病毒基因结构稳定,可以方便生产高滴度的病毒而且相对稳定等优点,是目前在病毒肿瘤治疗中研究最多的病毒。另外人...
  • VEGF在Lewis肺癌微转移灶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VEGF在Lewis肺癌微转移灶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敬[1]2004年在《VEGF在Lewis肺癌微转移灶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着威胁人类的健康。早期诊断肺癌转移,尤其是肺癌亚临床转移和微转移(micrometastasis),对于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有关肺癌微转移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前列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前列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刘冰[1]2004年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诱导前列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其发病率在肿瘤患者中占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我国目前尚无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精确统计资料,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群普查的开展,发病率逐年增...
  • 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CNHK 500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CNHK 500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李月敏,宋叁泰,江泽飞,徐建明,张琪[1]2005年在《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500治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500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行病毒增殖实验和细胞生长抑制实验,验证CNHK500选择性复制和杀伤能力;Westernblot检测...
  • NF-κB RNA适体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NF-κB RNA适体重组腺病毒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学活性研究

    Michael,A,王斌[1]2001年在《LPS预处理致内毒素耐受不能改变C3H/HeJ小鼠的NF-κB的活性》文中提出在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炎症刺激的序惯性作用。严重脓毒症的患者很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遭受到不止一次的LPS攻击。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需要N...
  • 可溶性CD40-IgG1 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抑制粥样硬化斑块重构的体外研究

    可溶性CD40-IgG1 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抑制粥样硬化斑块重构的体外研究

    唐可[1]2003年在《可溶性CD40-IgG1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抑制粥样硬化斑块重构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猝死型冠心病以及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

    林勇[1]2003年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文中认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基因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
  • 重组腺病毒H101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重组腺病毒H101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

    陈灵华[1]2003年在《重组腺病毒H101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尽管近年来肝癌的外科治疗获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但对晚期肝癌及术后广泛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仍无满意的手术方式。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主要有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中医...
  •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细胞凋亡、增殖关系的实验研究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细胞凋亡、增殖关系的实验研究

    李松岗[1]2003年在《端粒酶逆转录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细胞凋亡、增殖关系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上升为第二位肿瘤死亡的原因,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转移较快,无瘤生存期短。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肝癌外科治疗上取得很多的成绩,但是传统外科手术加化疗或放疗...
  •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

    张淑坤[1]2003年在《固醇携带蛋白2与胆固醇结石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种族、家族聚集现象和术后复发现象也日益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有些学者分别从结石相关基因、胆固醇代谢紊乱、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胆道细菌感...
  • 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

    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

    于继云[1]2002年在《CTLA4-Ig的表达、修饰和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TLA4Ig是人CTLA4胞外区与人免疫球蛋白铰链区、CH2、CH3区组成的融合蛋白,可以与B7结合,通过阻断B7与CD28的结合,从而阻断B7介导的T细胞活化必需的共刺激信号,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
  • 大鼠脊髓损伤中游离铁的毒性作用及干预研究

    大鼠脊髓损伤中游离铁的毒性作用及干预研究

    刘锦波[1]2002年在《大鼠脊髓损伤中游离铁的毒性作用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脊髓原发性损伤的范围常常是有限的,而原发损伤激发的病理机制使得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加重,导致继发性损伤。目前有关脊髓继发性损伤相关的学说包括:缺血-再灌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失衡,细胞凋亡,炎症介质和自由基氧化应激等。由于...
  • 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张敬霞[1]2002年在《实验性急性血栓性肺栓塞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急性血栓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临床研究发现,虽经积极的抗凝和溶栓治疗,部分肺栓塞患者肺动脉内的栓子仍未能完...
  •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BDNF、GDNF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和缺氧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BDNF、GDNF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和缺氧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吴伟[1]2002年在《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BDNF、GDNF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和缺氧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缺血缺氧损伤机制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兴奋毒性作用、钙超载、自由基、NO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