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DR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KDR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敏,马志红,史春雪[1]2011年在《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和评价子宫内膜癌常用临床病理因素(绝经前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术后辅助治疗、肌层浸润深度)和生物学因素(COX-2、VEGF、KDR及ER、PR)对子宫内膜癌手术预后的影响,筛...
  • 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邵耘[1]2003年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异型增生、肠化组织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的发生情况及其特点,观察MSI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索这一早期分子异常事件在胃...
  • 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食管癌中3p24 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李涛[1]2003年在《食管癌中3p24EAβMD位点等位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文中认为目的:研究3p24EAβMD位点等位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为寻找该位点附近可能存在的抑癌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RFLP法检测45例食管癌患者3p24EAβMD位点等位基因杂合缺失情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及...
  • 人甲状腺肿瘤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表达、改变及意义

    人甲状腺肿瘤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表达、改变及意义

    李岚[1]2003年在《人甲状腺肿瘤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文中认为人甲状腺肿瘤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的表达、改变及意义褪黑素(Melatonin,MLT)是松果体主要在黑暗中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具有脂溶性及水溶性,化学名为5—甲氧基—N—乙酰色胺。继往认为它的作用仅是调节生物体的生...
  • 应用基因芯片筛检维吾尔族宫颈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应用基因芯片筛检维吾尔族宫颈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刘开江[1]2003年在《应用基因芯片筛检维吾尔族宫颈癌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群的差异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宫颈癌和对照宫颈非癌组织(同一宫颈)的总RNA;将2048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
  • Borrmann Ⅳ型胃癌129例临床分析

    Borrmann Ⅳ型胃癌129例临床分析

    姜海波[1]2012年在《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临床研究(附1699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根据Borrmann分型对不同大体形态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探讨进展期胃癌大体形态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叁科2007...
  •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吴鸣宇[1]2003年在《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培养及鉴定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人DC体外培养体系并进行DC形态、得率、纯度、表型、分泌功能方面的测定。...
  • 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分子分类

    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分子分类

    王爽[1]2004年在《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五省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病因学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EB病毒感染均与NPC的发生有关。由于NPC的组织形态学比较复杂,目前对于NP...
  • EB病毒LMP1促鼻咽癌转移与MMP9的表达关系

    EB病毒LMP1促鼻咽癌转移与MMP9的表达关系

    林隽[1]2003年在《EB病毒LMP1促鼻咽癌转移与MMP9的表达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与EB病毒膜潜伏蛋白在鼻咽癌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0例鼻咽癌组织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显示LMP1、MMP9与鼻咽癌的侵润及转移密切相关。LMP1和MMP9阳性表达率,淋巴结组明...
  • 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张彩霞[1]2003年在《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眼眶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发生于眼眶软组织中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带淋巴瘤的一种。该类肿瘤除了胃肠道多发外,眼眶软组织也是它的好发部位,绝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经过较缓慢,病程长,预后较好...
  • 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

    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

    林彤[1]2003年在《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恶性黑素瘤(MM)可能致病相关基因及MM致病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寻找诊断和治疗本病的新途径打下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cDNA芯片技术,对4例MM组织及对照进行了2000条人类基...
  • 肝素及聚维酮碘预防穿刺孔转移瘤的实验研究

    肝素及聚维酮碘预防穿刺孔转移瘤的实验研究

    段立纪[1]2003年在《肝素及聚维酮碘预防穿刺孔转移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穿刺孔转移瘤(port-sitemetastases,PSM)为腹腔镜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使人们怀疑腹腔镜手术是否适合恶性肿瘤的切除。以前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开腹手术中局部应用肝素、...
  • 乳腺癌血管、淋巴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研究

    乳腺癌血管、淋巴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研究

    刘刚[1]2003年在《乳腺癌血管、淋巴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远处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血道转移与淋巴道播散是乳腺癌最重要的两条转移途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强的血管内皮细胞丝裂原,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远处转移等...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YFRA21-1、NSE和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YFRA21-1、NSE和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岳红云[1]2018年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含量来探讨其与肺癌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肺癌的...
  • 肺抑瘤合剂治疗肺癌及肺癌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肺抑瘤合剂治疗肺癌及肺癌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郑翠娥[1]2003年在《肺抑瘤合剂治疗肺癌及肺癌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与试验研究,观察肺抑瘤合剂对中晚期肺癌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8例经细胞学、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以本药合化疗的联合治疗组42例,和单纯化疗...
  • 微卫星DNA改变与肺鳞癌发生关系的系列研究

    微卫星DNA改变与肺鳞癌发生关系的系列研究

    张国俊[1]2003年在《微卫星DNA改变与肺鳞癌发生关系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卫星DNA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STRs)或简单重复顺序(Simplesequencesrepeats,SSRs),是一类不编码的数目可变的重复DNA序列,多以2~6个核苷酸为重复...
  • 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

    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

    金明花[1]2003年在《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星形细胞瘤的MR征象与肿瘤血管增生及肿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对44例术前进行MR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表达单克隆抗体CD31,并进行病理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
  • 乳腺癌骨转移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

    乳腺癌骨转移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17年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文中认为1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
  • 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姚学清[1]2003年在《直肠癌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在欧美国家结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发病年龄明显地提前12-18年,中位年龄为45岁。近年来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就全国范围而言,至少目前...
  • L-选择蛋白与小鼠肝癌细胞HCa-F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相关性

    L-选择蛋白与小鼠肝癌细胞HCa-F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相关性

    刘芯宇[1]2006年在《L-选择蛋白与小鼠肝癌细胞Hepal-6淋巴道转移潜能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选择蛋白(Selectin)是一类和白细胞的运行密切相关的C类动物凝集素家族。包括E-、P-、L-选择蛋白叁个成员,它们是分别存在于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血小板和白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其表达有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