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

    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

    刘梅[1]2014年在《华兹华斯与谢灵运山水诗之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题材的诗歌,但山水诗又不仅限于描山绘水,他还描绘与山水自然相关的人或事。在西方,这类诗歌又被称为自然诗或风景诗。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诗歌的主要作用还是“诗言志”或“诗缘情”,山水诗,也不例外。中国古代...
  • 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

    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

    邱晓林[1]2003年在《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缘起本文是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的研究。此研究缘起于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本文指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因其文艺政治工具论及庸俗社会学批评而在当今文艺学界备受冷落...
  • 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

    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

    田欢[1]2004年在《评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与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文中提出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流派的意识流已经过去,但意识流这种小说叙述手法依然存在。文章认为,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是存在的,这是在我国文学久已形成的对心志的探索前提下,吸收了现代因素之后的一种应和。徐晗[2]2006年在...
  •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

    周琳[1]2002年在《亨利·詹姆斯在中国的名声学研究》文中提出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着名的小说家、文体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一名杰出的小说家,詹姆斯有自己明确的小说理论。他创作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专使》等大量长短篇小说和《小说的艺术》、《小说的未来》等文论及他为自己的小说集所写...
  •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

    王玉兰[1]2001年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的科学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综合,而一切科学的价值都应该是一种美学价值,都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目的,以人的价值为价值。对于审美文化,在其概念已基本确定、现状已基本详述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点上对之...
  • 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

    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

    王景强[1]2001年在《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美学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美学、文化学、新闻传播学以及网络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对网络这一全新媒体进行审视,旨在阐明网络媒体的审美特征,评估网络媒体的美学价值。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将增进人们对当代生活的理解,增强网络媒体按照美的规律和自身审...
  • “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

    “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

    孙丽巍[1]2001年在《“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在人类艺术哲学领域中,康德和克罗齐均为承上启下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人物。克罗齐的美学显然是对康德美学思想的一种继承。本文从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入手,以“主体性”为视角,以人类美学思想发展的整体流变为背景,不仅考察了美学在双...
  • 西方电影中的主体性研究

    西方电影中的主体性研究

    张卫军[1]2016年在《“去政治化”时代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政治—对90年代以来电影批评思潮的一次考察》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电影批评思潮中的政治性根源于詹姆逊所谓中国电影作为“第叁世界”文本的政治性,也与电影批评家所具有的“第叁世界”知识分子身份相关。同时,这种政治性又必须要被纳入90年代以来的“去政治化...
  • 新时期以来电影理论中的娱乐观念

    新时期以来电影理论中的娱乐观念

    齐伟[1]2013年在《电影观念的现代建构及其反思》文中指出在漫长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1980年代是一个独特的历史阶段。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它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年代。伴随着这一转折的是一场电影观念的大辩论。它大致经历了以电影的“戏剧性”、电影的“文学性”、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等涉及电影艺术...
  • 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

    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

    杨鉴生[1]2000年在《山水诗兴起成因的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两部分、四节。引言部分扼要概述学术界关于山水诗起源问题研究的现状,点明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交待了山水诗断限问题。第一部分论述山水诗兴起与隐逸文化、玄学思潮、庄园经济并无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论述山水诗兴起与自然地理环境、山水旅游、...
  • 意象和意境:英译唐人绝句

    意象和意境:英译唐人绝句

    温辉[1]2000年在《意象和意境:英译唐人绝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歌翻译一直在翻译界很受重视,但对于诗歌翻译一直存在着很大分歧。本文作者认为要翻译出好的诗歌,建立起完善的诗歌翻译的理论体系,就应对中英两种诗歌的自身特点,中英文诗歌创作方法有所了解。本文作者认为诗歌是人类文学的最高形式,将语言艺...
  • 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

    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

    孙红[1]2000年在《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当下人类生活的巨大转型,彻底改变了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观念,当代审美意识也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它由一维走向多维,由平面走向立体,由艺术本位走向多元渗透,由规范、限...
  • 解释与解构

    解释与解构

    王彦雨[1]2009年在《科学世界的话语建构》文中认为如何看待科学话语的性质?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的关系如何?前者能否作为真正反映后者本质的可靠信息?社会学家的话语能否被视为是对科学世界本质的真实描述?马尔凯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便尝试着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马尔凯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对传统科学分析模式(如默...
  • 当代都市小说的审美流变(85-)

    当代都市小说的审美流变(85-)

    赵庆超[1]2010年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文中提出在大众传媒不断扩展文学传播途径的当下时代里,关于文学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在不断加深。学界中与“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相伴而生的是“文学性”泛化的问题,在后现代社会“文学性”向其他学科蔓延的理论背景下,以传统印刷媒介为依凭的文学作...
  • 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

    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

    赵黎波[1]2007年在《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启蒙话语研究》文中认为90年代以来,对文学批评的批评成为批评这个日渐冷寂的领域里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认为,目前文学批评困境的主要表征即是文学批评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判断能力,无法对文学的现状和走向作出自己的价值评判。文学批评的这种“阐释的焦虑”...
  • 京派文学批评研究

    京派文学批评研究

    孙佳[1]2013年在《京派审美批评与知识分子身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京派知识分子身份的生成有着独特的现代性场域,现代意识的产生使知识分子阶层独立出来,而30年代北平的政治经济环境为京派知识分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京派知识分子在“象牙塔”内构筑着文学的自由梦想,并且逐渐形成了...
  • 陆机诗歌论

    陆机诗歌论

    项挺挺[1]2016年在《“新声妙句”—陆机诗歌创作的新面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陆机诗歌为研究对象,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绪论概述了陆机诗歌的研究现状,表明本文论述的出发点在于陆机的“新声妙句”,并体现在其余三个章节里。陆机的“新声”在于对诗歌语言形式的追求,突破了民间自然为诗的传统,为建构文人诗传统做...
  • 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

    刘熙载书法理论研究

    李玉姣[1]2014年在《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晚清学者刘熙载勤奋好学,通读古文经典,在文化充斥、时局动荡的晚清实为难能可贵,可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者。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而对其书法美学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未完备深入,故本篇论文就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刘熙载书法美学思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