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熊芳[1]2001年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对宫颈癌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宫颈组、宫颈癌组介入化疗前和介入化疗后各20例的宫颈组织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DNA含量和S期细胞比率(SPF),DNA含量用DNA...
  • 1.脊柱肿瘤后装治疗的模拟实验 2.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学初探

    1.脊柱肿瘤后装治疗的模拟实验 2.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学初探

    刘铖[1]2001年在《1.脊柱肿瘤后装治疗的模拟实验2.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因学初探》文中提出由于椎静脉系统的解剖关系,使骨骼系统的转移性肿瘤向心性分布,从而使转移性脊柱肿瘤占脊柱恶性肿瘤的60%以上。而脊柱肿瘤是骨科治疗的一个难题,现在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是由于脊柱解剖关系复杂常使病变难...
  •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

    王永煜[1]2001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应用从中国鲎血细胞内分离提纯的小分子肽——鲎素以及化学诱导分化物正丁酸钠和中药有效成分人参皂甙Rgl单独和联合处理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比较鉴定鲎素与正丁酸钠、人参皂甙Rgl对BGC-823细...
  •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植物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

    施琦渊[1]2007年在《白木香内生真菌AS5化学成分与液体发酵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真菌AS5为分离白瑞香科沉香属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茎部的一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光黑壳属(Preussiasp.)真菌,其粗提物具有抗菌活性。本论文应用现代色谱及波谱...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邓学东[1]2001年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猪肝、实验动物肝脏和人体肝脏肿瘤,产生凝固坏死,评价该方法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①离体实验:应用HSE-8M微波治疗仪(频率2450MHz)对离体猪肝进行...
  •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许绍发,刘志东,秦明,赵立强,李福根[1]2003年在《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健康成年犬18只,分为单纯阻断组: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9只);人工血管置换组:...
  • 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李厚怀[1]2001年在《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基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高度灵敏的恶性肿瘤特异的或相关的基因检测方法,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针对在小细胞肺癌细胞中高效表达的韩蛙皮素样肽(Bombes...
  • 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

    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

    欧阳高亮[1]2001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从中国鲎血液中分离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中国鲎鲎素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以分化诱导剂HMBA处理为平行对照,并应用鲎素与HMBA组合进行处理,运用细胞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生物...
  • 抗人Ⅰ型和Ⅱ型胶原抗体在骨肿瘤病理中的初步应用

    抗人Ⅰ型和Ⅱ型胶原抗体在骨肿瘤病理中的初步应用

    黄国强[1]1985年在《抗人Ⅰ型和Ⅱ型胶原抗体在骨肿瘤病理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人学首者P医院博士研究生沱文骨科研究生黄国浅和币王桂生李二瑞王德修’一九,、五年四月一、引言余世明[2]2012年在《CD147/EMMPRIN与转移性骨肿瘤中破骨细胞活化机制的相关研究》文中...
  • 单克隆抗体与博来霉素A_6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

    单克隆抗体与博来霉素A_6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

    彭泽[1]1989年在《单克隆抗体与博来霉素A_6偶联物治疗肝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对大多数临床肿瘤化疗药物不敏感。博来霉素A_6(A_6)为博来霉素中的单一组分,对肝癌细胞有较强杀伤作用,对祼鼠移植人肝癌BEL-7402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将抗肝癌单克隆抗体与A...
  • In Vitro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Epithelial Cells with Papillomavirus Type 16 DNA

    In Vitro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Epithelial Cells with Papillomavirus Type 16 DNA

    易宏波[1]2016年在《抗菌肽CWA对断奶仔猪肠道炎症和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断奶造成仔猪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生长性能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虽然腹泻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多数研究表明肠道炎症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是断奶仔猪易发生腹泻的主要内在原因。大量抗生素...
  • 大鼠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大鼠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郭永清[1]2002年在《大鼠肝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arbamylphosphatesynthetaseⅠ,CPSⅠ)是尿素循环中的起始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它的基因表达特点有明显的肝组织特异性和发育阶段性,与肝细胞的分化有密...
  • 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聂坤荣[1]1991年在《肺癌GSTs同工酶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不断增长,说明其预防和诊治效果远不令人满意。为了提高诊治水平、长期以来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可靠的肺癌标志物(tumormarker),以用于早期诊断或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价,但迄今尚未成...
  • 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 COC2的建立及自分泌TGF-β促生长和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 COC2的建立及自分泌TGF-β促生长和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徐恰,阮昕,汪慎燚,席浩,韦文美[1]2018年在《乳源六肽增加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乳源六肽(PGPIPN)促进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DDP)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敏感细胞株COC1和耐DDP的耐药细胞株COC1/DDP,用CCK8法检测其在DDP作用下的细...
  • 结肠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癌基因研究

    结肠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癌基因研究

    王志永[1]1993年在《结肠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癌基因研究》文中提出肿瘤是一系列基因紊乱而导致控制细胞生长的正常机制发生进行性失调的一种恶性疾患,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的演进过程。结肠癌中。腺瘤-癌顺序”(adenoma-carcinomasequence)的存在已被临床和病理形态研究所证实:多数结...
  • 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

    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

    罗克桓[1]1994年在《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文中研究指明9例拟行高剂量化疗合并自体骨髓移植(ABMT)的小细胞肺癌中,4例因病情变化而除组,5例完成ABMT,其中2例(例1,2)先行手术治疗,另3例(例3-5)在诱导化疗后均达部分缓解(PR)(残存病灶大小分别为1.5、1和2...
  • 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

    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

    刘立新,李中德,孙燕[1]1995年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初治及25例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多药耐药进行了前瞻性分析。结果发现:初治患者仅8%(2/25),而复发患者60%(15/25)mdrlmRNA表达阳性(P<0...
  • Ⅰ.沙雷氏菌O-抗原寡糖的合成研究 Ⅱ.辛可芬衍生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Ⅰ.沙雷氏菌O-抗原寡糖的合成研究 Ⅱ.辛可芬衍生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张键[1]1994年在《Ⅰ.沙雷氏菌O-抗原寡糖的合成研究Ⅱ.辛可芬衍生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细菌O抗原寡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二部分是所有工作的主体部分,报导了沙雷氏菌O18,O17,O19抗原寡糖的合成;第三部分介绍了Cleistopo...
  • 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雷斌[1]2013年在《非小细胞肺癌PBK/TOPK与Ki-67及p53表达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肺癌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一直以来,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是非小细胞肺癌...
  • 抗人肝癌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抗人肝癌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

    杨萍[1]1994年在《抗人肝癌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表达及初步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一直很高,其发生隐匿、转移早、死亡率高。因此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是多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学治疗中抗体导向研究是基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使用的单抗多属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