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甙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李爱红[1]2002年在《人参皂甙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人参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Gs)的叁种单体成分GSRb_1、GSRb_3、GSRg_1对培养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将离体培养的ICR小鼠胎鼠神经细胞缺...
![大鼠脊髓损伤中游离铁的毒性作用及干预研究]()
刘锦波[1]2002年在《大鼠脊髓损伤中游离铁的毒性作用及干预研究》文中指出脊髓原发性损伤的范围常常是有限的,而原发损伤激发的病理机制使得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加重,导致继发性损伤。目前有关脊髓继发性损伤相关的学说包括:缺血-再灌注,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失衡,细胞凋亡,炎症介质和自由基氧化应激等。由于...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叶俊丽[1]2002年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截瘫的康复是神经科学界之难题,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和NMDA诱发电流的快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刘玲[1]2002年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和NMDA诱发电流的快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首先观察到甾体激素对神经细胞存在快速作用后,科学工作者又在其他领域收集到许多用传统的基因组机制无法解释的证据,于是有人提出将甾体激素的这种快速作用称为非基因组机制。虽然关于甾...
![纳洛酮对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徐虹[1]2002年在《纳洛酮对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阿片与阿片受体系统通过与其他递质系统相互作用影响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阿片递质系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中主要以阿片受体密度改变表现得最为明显。以Alzheimer's病为代表的老年痴呆是威...
![BKCa通道活动增强介导了缺氧/复氧诱导的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
高天明[1]2003年在《钾通道与神经元凋亡》文中指出目前对启动脑缺血后海马CA1锥体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在在体及离体缺血/缺氧模型上探讨了钾通道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理。1、在体脑缺血再灌流后CA1锥体神经元的BK_(Ca)通道活动持续增强缺血再灌流后CA1区锥体神经元B...
![不同雌激素对雌性大鼠海马和脑皮质区域ERs和APP的调节机制研究]()
金敏[1]2002年在《不同雌激素对雌性大鼠海马和脑皮质区域ERs和APP的调节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症,约占所有老年痴呆的80%以上,老年妇女人群中AD的发病率是同龄男性的2-3倍。AD最主要的症状是认知功能受损。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示健康的绝经后...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BDNF、GDNF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和缺氧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吴伟[1]2002年在《重组腺病毒载体转导的BDNF、GDNF在大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损伤和缺氧损伤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缺血缺氧损伤机制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兴奋毒性作用、钙超载、自由基、NO和细胞...
![NO在偏头痛痛觉信息中枢传递中作用的基础研究]()
王贺波[1]2002年在《NO在偏头痛痛觉信息中枢传递中作用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制备反映可靠的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动物模型,为偏头痛等血管性头痛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和手段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2.观察NO在偏头痛痛觉信息中枢传递中作用;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鉴定:体重为2.5~3.2kg的...
![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与听中枢神经元声信号的提取]()
严静[1]2002年在《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与听中枢神经元声信号的提取》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大棕蝠(bigbrownbat,Eptesicusfuscus)为模型,利用IC声调组构排列成同频层这一结构特点,突破单电极记录和检测神经元的方法,同时推进两单电极至一个同频层或两个同频层的两个不同神经元,试图...
![猪leptin长形受体mRNA在脑内的分布定位]()
王红星[1]2002年在《猪leptin长形受体mRNA在脑内的分布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猪leptin长形受体(OB-Rb)目的基因的克隆及核酸探针的研制根据Genebank上登录的leptin长形受体(OB-Rb)mRNA基因全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用Trizole法从长白叁元杂交...
![麻醉药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
何绍明[1]2002年在《麻醉药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前言全麻原理是麻醉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但全麻药作用的确切机制至今不明。一般认为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可能包涵静脉全麻药的作用机制。不管吸入全麻药宏观和微观水平的作用部位如何,现在可以肯定分子水平...
![糖皮质激素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体外研究]()
孔晓冬[1]2002年在《糖皮质激素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体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地塞米松(Dex)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影响。同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_...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华青[1]2002年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观察组21例病脑患儿来自我院儿内科病房和儿童医院儿内科病房,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并且排除患有感染性疾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
![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与神经元DNA损伤的变化]()
高长越[1]2002年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与神经元DNA损伤的变化》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脑缺血再灌注后由于氧供的增加,损伤区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其毒性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机制引起神经元DNA损伤。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为碱基损伤以及单、双链的断裂。其中核酸分子的断链可使核酸分子...
![听皮层和中脑下丘对听觉信息频率和空间编码的研究]()
张季平[1]2001年在《听皮层和中脑下丘对听觉信息频率和空间编码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报告以蝙蝠为实验动物,对听皮层和中脑下丘对听觉信息的频率和空间的编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中,用电刺激结合双声抑制的方法,首次发现了听皮层在调制下丘听神经元兴奋性频率调谐曲线的同时,也伴随着对抑制性频率调谐曲线的调制,并...
![针刺对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张莉[1]2004年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损伤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脑对缺血极为敏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机体主动或被动地作出广泛的反应,构成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杂的病理机制。由于脑缺血后存在着缺血时相改变,为在治疗时间窗内研究针对性干预,改善大脑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缺血半暗区...
![头穴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即刻效应的机理研究]()
代金刚[1]2008年在《偏瘫后脑功能重塑中针刺即刻效应的临床和fMRI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疗法在我国有2500多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针刺有详细的记载。1971年国内出现的头针疗法,经焦顺发、于致顺、方云鹏等医家的衍化发展,以其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
![中老年人胃肠动力异常症状与胃肠电临床研究]()
杨巧红[1]2001年在《中老年人胃肠动力异常症状与胃肠电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普通成年人80例临床观察发现,年龄大于50岁组返酸、嗳气症状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着增多。腹胀的出现率也随年龄增高而倾向增多。年龄大于50岁组受检者大便软条的出现率较18~35岁组显着减少,而大便稀烂则显着增多。年龄大于...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损伤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楚冰[1]2001年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损伤及药物干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急性期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rCBF的动态变化及额叶、丘脑、小脑细胞形态学变化;评估川芎嗪对上述变化的干预作用,为临床脑局灶损伤后远隔效应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