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及其与基因失活的关系研究

    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及其与基因失活的关系研究

    吴庆华[1]2003年在《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及其与基因失活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宫颈癌是妇女好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位于女性生殖系统常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已明确为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许多HPV阳性的妇女并不发生宫颈癌,故认为还有别的病因参与...
  • 抑瘤素(OSM)对肝源性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抑瘤素(OSM)对肝源性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李晓利[1]2003年在《抑瘤素(OSM)对肝源性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抑瘤素(oncostatinM,OSM)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生物学功能,OSM诱导后,肿瘤细胞表现出生长抑制,并向成熟细胞形态分化,出现一些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同时,OSM又能够促进胎肝时期肝脏实质细胞的...
  • 人反义VEGF基因对肾癌细胞VEGF表达和生长影响的研究

    人反义VEGF基因对肾癌细胞VEGF表达和生长影响的研究

    潘周辉[1]2003年在《人反义VEGF基因对肾癌细胞VEGF表达和生长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肾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肿瘤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为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起源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为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因为肾细胞癌...
  • 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研究

    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CTL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研究

    王海燕[1]2009年在《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和树突状细胞对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血管新生和免疫受抑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机制。肿瘤患者体内多存在免疫缺陷或功能受损,肿瘤细胞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逃避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其中树突状细胞(DC)分化异常和对T细胞刺激...
  • 乳癌紫杉类化疗临床应用及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乳癌紫杉类化疗临床应用及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刘芳[1]2003年在《乳癌紫杉类化疗临床应用及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乳腺癌的辅助解救治疗中,化疗占有重要的位置。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中有效率明显提高,包括紫杉醇及泰索帝,为抗微管解聚的细胞毒药物,它可稳定微管,促进微管动态重组,使细胞静止在G...
  • 人鼻咽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NE-2/CDDP)的建立及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

    人鼻咽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NE-2/CDDP)的建立及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

    姜润德[1]2003年在《人鼻咽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NE-2/CDDP)的建立及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鼻咽癌是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10万,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1%。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着特点:(1...
  • 胃癌及高级别异型增生中基因丢失的研究

    胃癌及高级别异型增生中基因丢失的研究

    王全红,杨宣琴,王丽霞,李建民,牛润桂[1]2006年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基因丢失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选择9号染色体上10个位点的微卫星和3号染色体上Hm1h1基因区,检测55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LOH,以了解9号染色体上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的变化,以及Hm1h-1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材料与...
  • 大肠癌p27、RB、SNC6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大肠癌p27、RB、SNC6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刘风琴[1]2003年在《大肠癌p27、RB、SNC6基因表达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p27、RB、SNC6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结合随访资料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1991年有大肠癌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病例81例,对其组织蜡块重新制作连续切片,切片厚4μ...
  • 小分子多肽024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小分子多肽024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赵午莉[1]2003年在《小分子多肽024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小分子多肽024”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1.应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和其它人肿瘤细胞株及腹水型肝癌H_(22)荷瘤鼠观察小分子多肽024的抗肿瘤作用;2.应用电镜、流式细胞分析术等方法探讨其抗...
  • 内质网滞留型抗Ⅳ型胶原酶胞内抗体对肿瘤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内质网滞留型抗Ⅳ型胶原酶胞内抗体对肿瘤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沈恩允,王维刚,李毅,张胜华,甄永苏[1]2004年在《内质网滞留型抗Ⅳ型胶原酶胞内抗体对肿瘤细胞侵袭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特性,Ⅳ型胶原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恶性肿瘤转移扩散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胞内抗体技术,阻断Ⅳ...
  • 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齐锦[1]2003年在《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是位于MHC-Ⅰ类区域的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多态性。该基因可在多种上皮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并可被Vδ1γδT细胞所识别。本论文旨在研究固相化的重组MICA分子(rMICA...
  • 氧化砷诱导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R2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

    氧化砷诱导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R2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

    钱晓萍[1]2003年在《氧化砷诱导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R2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多种耐药机理介导的肿瘤抗药性是白血病化疗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耐药肿瘤细胞的抗药性主要表现在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临床表现为化疗无效。如何克服肿瘤的耐药性成为提高白血病治疗缓解率,降低复...
  • 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王震[1]2003年在《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NDRG1、nm2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图像分析和原位分子杂交等技术,观察人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大肠腺瘤、无淋巴结转移...
  • F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F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续慧民,朱蓓,郝斌,曹文东,杨涛[1]2010年在《Fas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as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浸润性T淋巴细胞计数、肿瘤细胞及浸润性T淋巴细胞凋亡率、周围组织细...
  • 口腔鳞癌中HLAI类及相关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口腔鳞癌中HLAI类及相关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

    唐秋莎[1]2003年在《口腔鳞癌中HLAI类及相关分子异常表达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表达HLAI类分子是激发肿瘤抗原特异性CTL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肿瘤细胞中HLAI类分子表达异常是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探讨口腔癌组织标本中HLAI类及相关分子的表达与临床意义,以及口腔...
  • 上皮性钙粘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与胆囊腺癌预后的关系

    上皮性钙粘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与胆囊腺癌预后的关系

    臧长海,李新燕,姚宏,石立群[1]2003年在《上皮性钙粘附蛋白和β-连环素的表达与胆囊腺癌预后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及β连环素(βcat)在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分化、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和原位杂交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60例胆囊...
  • 胃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

    胃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

    郭元彪[1]2003年在《胃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其受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人胃癌hCG及LH/hCG受体、ER、PR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了解hCG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生长增殖的影响和细胞周期的调控,观察此过程中胃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依赖的信号通路;探测胃癌...
  • 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肖广发[1]2003年在《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euralcelladhesionmolecule,NCAM)和DPC4的表达与胆管癌神经浸润转移的关系,探讨NCAM和DPC4在胆管癌神经浸润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胆管癌...
  • 中国北方食管鳞癌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中国北方食管鳞癌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黄晓平[1]2003年在《中国北方食管鳞癌杂合性丢失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寻找食管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以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标志物,同时也可能为该病的预后判断提供指标。为了找到与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我们...
  •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与传统化疗药物体外抑制人胶质瘤株作用的对比研究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与传统化疗药物体外抑制人胶质瘤株作用的对比研究

    梁建峰,黄勤,刘运生,陈盛强[1]2005年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与传统化疗药物体外抑制人胶质瘤株作用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C)体外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箱孵育U251与正常人胶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FC、阿霉素(ADM)和尼莫斯汀(ACNU)。采用...